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如何治療及注意事項
近期聽說鄰居家的李大哥的孩子總是劇烈的頭痛,愛睡,昨天去醫院檢查才得知是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我們很擔心他,我想迫切的咨詢下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怎么治,注意點什么啊。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怎么治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是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治療方法包括抗菌治療、對癥治療、支持治療等,同時要注意病情觀察、生活護理等。治療藥物有頭孢曲松、萬古霉素、美羅培南等。 1.抗菌治療: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如肺炎鏈球菌感染可用頭孢曲松;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萬古霉素等。 2.對癥治療: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如對乙酰氨基酚;頭痛劇烈者給予鎮痛藥,如布洛芬。 3.支持治療:保證患者營養供給,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病情觀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變化等。 5.生活護理: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患者臥床休息,避免強光和噪音刺激。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病情危急,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及家屬要積極配合醫生,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護理工作,以促進康復。
2025-01-19 22: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腦膜炎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給藥、合理選藥、聯合用藥及系統治療。這病預后與患者的年齡、病情、治療是否及時有關,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腦脊液的細胞數、蛋白、糖和氯化物恢復正常提示預后良好。依舊要規律治療。
2016-02-17 02: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 由于各種腦膜炎的致病微生物、臨床經過、治療方法與預后各不相同,臨床上首先要區別是否為化膿性腦膜炎和確定細菌種類。許多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化腦相似,因而不可能僅從癥狀、一般體診來診斷化腦。必須重視眼神、前囟緊張充(有些患兒因失水而前囟不飽滿,但仍較緊張),對可疑者應早作腰穿檢查腦脊液進一步確診選擇恰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密切相關,治療效果滿意時,體溫多于3天左右下降,癥狀減輕,腦脊液細菌消失,細胞數明顯減少,其它生化指標亦有相應好轉,此時可繼用原來藥物治療,二周后再復查腦脊液。如治療反應欠佳,需及時腰穿復查,觀察腦脊液改變,以確定所用藥物是否恰當,再酌情調整治療方案。
2016-02-16 21: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腦膜炎是一種嬌嫩的腦膜或腦脊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并發癥,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細菌型腦膜炎是一種特別嚴重的疾病需及時治療。病毒型腦膜炎則比較嚴重但大多數人能完全恢復,少數遺留后遺癥。細菌性腦膜炎是一種有生命危險的疾病,應立即治療。癥狀出現就應馬上去急診。常規治療如果患上腦膜炎,你應到醫院就醫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約需2周時間。中醫可能建議你針刺和針壓法,或結合中草藥療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師或按骨術師也可以幫你恢復體力。建議應食用低脂肪、高纖維有營養的食譜,盡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維生素也很有作用。維生素A.復方維生素B,維生素C等。
2016-02-16 20: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急性腦膜炎兒童急性期常表現為發熱、劇烈頭痛、嘔吐、全身抽搐、意識障礙或頸項強直等。這個應該進行住院治療。治療應該首先應在維持血壓、糾正休克基礎上,根據年齡、季節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
2016-02-16 09: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種細菌經不同傳播途徑所致的腦脊髓膜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簡稱化腦)。是嚴重的顱內感染,常與化膿性腦炎或腦膿腫同時存在。臨床上表現為起病急驟,發熱、頭痛、嘔吐、驚厥、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為特征。本病是嬰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導致本病的病原菌種類與發病年齡有關,新生兒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嬰幼兒以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性腦炎多見;3歲以上患兒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本病多數起病急、病情重,易于出現驚風、昏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臨床上習慣根據病原體及腦脊液改變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迄今對本病的診治雖已有很大進展,但其病死率及神經系統后遺癥仍然較多,因此在兒科臨床工作中凡見到嬰幼兒發熱伴有意識狀態改變、易激惹及外周循環不良者,均應注意除外本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