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生半月患敗血癥等,相關疑問求解
BR>我的小孩在出生的第九天出現敗血癥的癥狀,不吃、驚厥、哭聲減弱送到醫院診斷為敗血癥,后又診斷感染化膿性腦膜炎,后住院治療四天醫生說很嚴重,小孩不吃,喂進去就吐出的是綠水,需要搶救生命,小孩有生命危險需要輸血,只有百分三十的希望,而且就算救活了也是智力有問題,我放棄了治療,回家后給小孩喂奶他也吃,一點都不吐,而且精神也越來越好,跟一個正常的小孩沒區別。等到滿月我又把他送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抽取腦脊液指數是12點做腦CT也是好的,做B超也是好的,只是做的超敏反應有點高是13,醫生說血液還是有感染。可是住了幾天院說是有點發熱38度不到一點。小孩的精神也很好,吃的也正常。血培養有表皮葡萄球菌。請問我的小孩是敗血癥嗎?還有化腦不治療自己也會好嗎?表皮葡萄菌感染的癥狀是發熱嗎?病情嚴重嗎?第一次問題補充:個半月小孩住進醫院兩天開始發熱,溫度起伏不定,最高38度。19號第一次血培養陽性,是表皮葡萄球菌,后用藥,已經換了三種藥了效果都不好,現在做血培養是陰性但小孩還是發熱,超敏反映也是一會高一會低,第一次做超敏反應是13,第二次做的是40多,后面又做是25,現在醫生說小孩有點貧血,化驗結果是90建議輸血,但是輸血是有風險的,有可能會血液感染,也可以不輸的,但輸了小孩抵抗力會好一點的。請問我的小孩是輸血好還是不輸的好?我也很矛盾,因為輸又怕感染不輸又怕對小孩不好,請專家們給我一點意見謝謝!還有我的小孩這種情況嚴重嗎?血培養是陰性是不是就代表小孩不是敗血癥?小孩精神、吃的都很好。就是有點發低熱。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孩出生不久出現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相關癥狀,后續治療中仍有發熱等情況,存在諸多疑問,包括是否仍為敗血癥、化腦能否自愈、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癥狀、輸血與否等。 1.敗血癥判斷:血培養陰性不代表完全排除敗血癥,需綜合癥狀、體征及其他檢查判斷。若仍有發熱、超敏反應高及感染指標異常,不能排除敗血癥可能。 2.化腦自愈:化膿性腦膜炎一般不會自愈,若未經規范治療,可能遺留嚴重后遺癥。但孩子目前檢查情況良好,可能前期治療有效或病情相對較輕。 3.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癥狀: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寒戰、皮膚感染等,發熱較為常見。 4.病情嚴重程度:目前孩子仍有低熱、超敏反應波動等,提示病情尚未完全控制,仍需密切觀察和治療。 5.輸血選擇:孩子貧血程度為 90,輸血可改善貧血,增強抵抗力,但有感染風險。若孩子一般情況良好,可先觀察,加強營養支持;若貧血影響生長發育或病情恢復,可考慮輸血。 孩子的病情仍需密切關注和進一步評估,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孩子康復。
2025-01-19 18: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請問您用的什么藥物治療?
2016-02-17 07: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療:臥床休息輸液,補充熱量及大量飲水,止痛,解痙,退熱。如有排尿困難,盡量避免經尿道導尿,必要時作恥骨上套管穿刺造瘺。抗菌藥物:甲氧芐氨嘧啶及磺胺甲基異噁唑800mg,每日服2次。亦可用紅霉素、頭孢菌素、土布霉素、氨芐青霉素或磺胺藥物中挑選一主藥。如培養屬革蘭陰性菌感染,主藥用上述磺胺藥物。革蘭陽性者主藥用氨芐青霉素,肌注,每次2g,每日4次,如厭氧菌感染則用滅滴靈。一療程至少7天,可延長至14天。
2016-02-17 07: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你的情況已經給予回復。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是一定簡單的細菌性前列腺炎。
2016-02-17 06: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德乾 住院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耐藥機制是細菌產生一種...以表皮葡萄球菌為代表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成為具重要臨床的病原菌
2016-02-16 20: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種細菌經不同傳播途徑所致的腦脊髓膜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簡稱化腦)。是嚴重的顱內感染,常與化膿性腦炎或腦膿腫同時存在。臨床上表現為起病急驟,發熱、頭痛、嘔吐、驚厥、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為特征。本病是嬰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導致本病的病原菌種類與發病年齡有關,新生兒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嬰幼兒以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性腦炎多見;3歲以上患兒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本病多數起病急、病情重,易于出現驚風、昏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臨床上習慣根據病原體及腦脊液改變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迄今對本病的診治雖已有很大進展,但其病死率及神經系統后遺癥仍然較多,因此在兒科臨床工作中凡見到嬰幼兒發熱伴有意識狀態改變、易激惹及外周循環不良者,均應注意除外本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