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歲男性腦白質病變發病 3 個月如何治
性別:男年齡:63磁共振檢查腦白質病變,62歲了,發病已有3個月,開始癥狀為突然暈倒,左手麻木,抽筋樣,自己全不知,時間一分鐘左右。最近能知道自己在抽,很痛。請問如何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腦白質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慢性缺血、炎癥、遺傳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生活方式調整等。 1. 藥物治療:可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改善腦循環藥物如尼莫地平,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等。這些藥物有助于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營養神經。 2. 康復訓練: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幫助恢復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 3. 生活方式調整:戒煙限酒,保持健康飲食,如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適當運動,保證充足睡眠。 4. 控制基礎疾?。喝艋颊哂懈哐獕?、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病,需積極控制,遵醫囑規律服用降壓、降糖、降脂藥物。 5. 定期復查:定期進行磁共振等檢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腦白質病變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和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樹立信心,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19 20: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腦白質病的治療建議你最好保守治療啊積極治療哦
2016-02-17 03: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腦白質病是一種大腦的結構性改變,以中樞神經細胞的髓鞘損害為主要特征,病變累及專門發揮高級大腦功能的白質束.其臨床表現從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個性改變,到癡呆,昏迷,甚至死亡.腦白質病的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也無統一的治療方案因此預防非常重要.治療大多采用大量糖皮質類固醇亦可用抗凝治療.
2016-02-17 00: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目前建議口服德巴金治療看看,具體結合結合當地醫生,聽醫生安排
2016-02-16 23: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腦子中有白質腦子分白質灰質什么是大腦白質病?假如可能的話,請告訴我們大腦白質病有哪些類型,以及怎樣來鑒別它們?醫學院教師(簡稱’師’):當前由于神經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大腦白質疾病已經明確了許多不同的類型.大體上來說,就可以區分為脫髓鞘病類,髓鞘發育不良疾病類,線粒體腦病類和腦白質血循障礙所引起的疾病類等.生:首先,什么是脫髓鞘病?它們有些什么診斷方面的特點呢?師: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纖維外面的一層膜,是防止神經纖維在傳導過程中相互干擾一種絕緣組織.它由一層層的脂肪和蛋白質互相像同心圓樣組成的結構.脫髓鞘病類是一類大腦白質髓鞘已經發育生成以后,而又因感染或免疫缺陷等病理過程而致髓鞘脫落的后果.常見的脫髓鞘病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是多發性硬化,以往被認為是歐美高加索人種常見的疾病,但是近來發現東方人也并不少見.它的臨床特點是大腦白質中出現多個病灶,而且在病程中易于反復發作多次,在病人的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及合成率增高,而且經常出現寡克隆區帶,檢查髓鞘堿性蛋白(MBP)的含量常增多,這些是診斷多發性硬化的特點.其次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這種病常是急性起病,多半有急性全身感染或注射疫苗的歷史,常出現神志不清和廣泛神經系統損害的癥狀.CT片上見到有廣泛的病灶,腦脊液中的細胞/蛋白常增多,也是能協助診斷的要點.此外,還有比較少見的同心圓硬化,是一種較慢性進展性的脫隨鞘病,CT片上也能見到有散發的病灶,往往被誤診為’散發性腦炎’.在病人的腦脊液中細胞/蛋白也可以增多,但診斷比較困難,在必要時需要用腦活檢才能確診.生:那么,髓鞘發育不良疾病又是些什么疾病呢?師:髓鞘發育不良疾病類又叫做’白質營養不良’,是由于大腦白質髓鞘本身沒有能正常地發育而發病,因此大多數是發生在嬰兒,兒童或少年時期.而且往往是有遺傳因素存在.常見的白質營養不良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一種叫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ALD),它是一種伴X染色體遺傳病,多發生在男孩(7.5歲和12歲是兩個高峰),多從視力和聽力受損開始,提示大腦后半部起病,臨床癥狀基本上左右對稱,而且還可伴有腎上腺受損的跡象,如皮膚變黑,血壓下降等.CT或磁共振片上可見到有大片融合性的病損,而且多在后腦部,在血漿中如能檢測出極長鏈脂肪酸(C20以上的脂肪酸)增高,或C26/C20的比值增大,具有明確診斷的價值.其次是稱為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MLD),是大多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的隱性遺傳病(在詢問病史時常問不出上代有類似的疾?。?臨床表現從一,二歲左右就可出現易于激動,肢體活動不靈,此后全身肌張力逐漸先減低而后增高,并且有抽風,肢體癱瘓等分期性運動障礙,晚期出現角弓反張,全身肌肉僵直.在檢查血和尿中的芳基硫酯酶活性明顯地減少,從尿的離心沉渣中有時能發現有異染性顆粒(意思是用藍色的堿性染料反而能染出異常紅色酸性的顆粒),是診斷本病的可靠證據.另一種球樣細胞型白質營養不良(GLD)的隱性遺傳病,也是嬰幼兒發病,有時也可見于成人,臨床的癥狀也表現為分期性的運動障礙,和MLD相似,從血,尿的檢查完全正常,CT或磁共振片上所見也和MLD相同,因此在必要時需要用腦組織的活檢(能發現白質中的球體樣細胞),才能鑒別.至于嗜蘇丹紅型(或正染色性)白質營養不良(SLD),是另一種非常少見的顯性遺傳病,就是上代人往往有類似的病史.多在青,少年或成人發病,男女都有,表現的分期性運動障礙和磁共振的影像與以上幾種白質營養不良大體上相同,而且腦脊液的檢查也完全正常,只在必要時用腦活檢才能區別.
2016-02-16 20: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痙攣收縮,且帶有關節運動。多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隨意運動的喪失。臨床表現多為四肢和軀干骨骼肌強直性收縮或陣攣性收縮,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多伴有意識喪失,常反復發作,輕者為局限性抽搐。為軀體或顏面某一局部連續性抽動。抽搐來之較急,大多到急診室就診,可見于多種疾病,且多為嚴重階段,平時需要我們熟記能引起抽搐的各個系統疾病及其他們的抽搐特點、伴隨癥狀,全面有序的進行各個系統檢查,盡早做出病因診斷。異常的肌肉收縮來自肌肉、周圍部位或非神經系統任何水平的障礙,單純來自肌肉的收縮一般指發生于局部肌束的顫動而無關節的運動,如肌束顫動、肌肉顫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