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個月幼兒口腔潰瘍發燒,用藥后出現多種癥狀,原因何在?
我兒26個月,先因口腔潰瘍比較嚴重并伴有發燒,時高時低,醫生給予青霉素靜滴治療,一共7天,第7天出現青霉素過敏,醫生給予地塞米松及維生素C靜滴,后癥狀消失。但口腔潰瘍仍未痊愈,燒仍未全退,因此醫生囑咐回家口服阿奇霉素1.5包/天。口服兩天后出現感冒,流涕,咳嗽現象仍伴有發燒。復診,醫生給予阿奇霉素靜滴三天,未痊愈但癥狀有所減輕,后又囑咐回家口服阿奇霉素(前后共有7天使用阿奇霉素),口服第二天出現皮疹,全身都有,有瘙癢感。血常規檢驗白細胞正常,但淋巴細胞比例增加至74.4%,請問這種現象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過量使用阿奇霉素造成的?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2-913:50:20)謝謝您,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我兒在醫院檢出淋巴細胞比例增加至74.4%的時候,還檢出異淋16%,當時醫生懷疑是:EB病毒感染,給予利巴韋林肌肉注射3天,每天2針,并配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療。三天后我們換了一家更好的醫院進行復診。驗血時發現白細胞計數下降至6.3,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至15.7%,淋巴細胞百分比下降至74%,醫生要求立即停用利巴韋林,改口服雙黃連口服液和利可君片(治療白血球減少和血小板減少),服用到昨天是三天,并要求我們今天去醫院驗肝功能、EB病毒抗體和血常規,目前肝功能和EB病毒抗體結果還沒出來,但是今天的血常規報告顯示:項目結果參考值1.白細胞計數7.6(4—10)2.GR%26.9(低)(50—70)3.GR#2.0(2—7)4.LY%56.7(高)(20—40)5.LY#4.3(高)(0.8—4)6.MO%16.4(高)(3—8)7.MID#1.2(高)(0.1—0.8)8.紅細胞計數5.08(4—5.5)9.血紅蛋白127(120—160)10.紅細胞壓積37.9(35—45)11.平均紅細胞體積74.6(低)(82—95)12.平均血紅蛋白量25.0(低)(27—31)13.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35(320—360)14.紅細胞分布寬度13.4(0—15.4)15.血小板計數309.00(高)(100—300)16.血小板壓積0.24(0.1—0.27)17.中性粒細胞%32.0(低)(50—70)18.淋巴細胞%63.00(高)(20—40)19.單核細胞%5.00(3—8)20.異常細胞未找見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26 個月幼兒出現口腔潰瘍伴發燒,經多種藥物治療后癥狀未完全緩解,還出現新癥狀及相關檢查異常。可能與疾病本身、藥物不良反應、免疫狀態、病毒感染及個體差異等有關。 1. 疾病本身:口腔潰瘍可能由細菌、病毒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嚴重時恢復較慢,可能導致持續發熱。 2. 藥物不良反應:如青霉素過敏、阿奇霉素引起的皮疹等。藥物可能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3. 免疫狀態: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抵抗力較弱,易出現病情反復和藥物不良反應。 4. 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感染,可引起淋巴細胞比例改變,影響病情恢復。 5. 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對藥物的反應和疾病的發展進程不同,有些孩子可能恢復較慢。 總之,孩子的病情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續應密切觀察癥狀變化,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檢查,以促進康復。
2025-01-20 21:2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如果是阿奇毒素過敏,在靜滴時已經出現癥狀了,不會等到口服時才出現.孩子身上的皮疹考慮是嬰幼兒急疹的可能性大.此病為病毒感染所致,特點是發熱(通常熱度比較高)3、4天后,熱退疹出或疹出熱退,此疹一般沒有癢感,但有少數孩子會有癢感,沒有癢感的孩子可以不用管它,過一至兩天就會自然消退,不留色素斑,無脫屑現象.有癢感的孩子可以用雙氧膏或爐甘石洗劑外搽.就等疹子消退好了,不必過于擔心.有些家長會擔心些疹是麻疹,而麻疹的特點是疹子亦為紅色,出疹的順序依次是先從耳后開始、然后到頭面、頸、軀干、4肢,呈密密麻麻的樣子,所以稱作麻疹.從兩病的特點是不難區別的.幼兒急疹為病毒感染,抗菌素抗感染治療無效,不必濫用抗菌素,對癥處理就好.
2016-02-17 13: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