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歲未育女性,多種婦科病癥困擾,求診斷
您好:我28歲,我現在還沒小孩,剛結婚時由于工作忙流過產,現在帶高三班,近一年身體一直不好真的很痛苦!05年時有時右側疼痛,去醫院檢查說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但我月經不是很疼那種,去年十一月我做了輸卵管通液術,通暢。之后每月都痛經,經常腹脹,喜熱,熱敷后放屁,月經時右下腹疼痛厲害,一月份來月經時高燒38度多,后去醫院檢查說是盆腔炎,需住院作腹腔鏡,但我現在帶高三,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前途!我打過投孢曲松鈉,替銷唑,打了三次,近二十針,打完就腹痛,吃了好多坤復康,不見效,上個月也發燒,經血顏色很差,粘稠狀,近兩個月月經仍痛經,我喝了些月月舒沖劑,稍好些,但月經過后,右下腹很疼,腹脹,特別是晚上,還總想大便,前幾個月也是。我做了好多B超,以前是子宮后位,最后一次婦檢時,醫生幫我托子宮,后檢查子宮正位,還有,每次婦檢后肚子都疼幾天,每次月經都要瘦幾斤,求求您,您經驗豐富,我到底是什么病呀?還有幾天就放假了,可我實在難挺!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該女性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同時存在痛經、腹脹、月經異常等癥狀。可能與流產、工作壓力、炎癥感染等有關。 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可能因經血逆流、醫源性種植等導致。癥狀包括痛經、慢性盆腔痛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如口服避孕藥、孕激素、孕三烯酮等;手術治療適用于病情嚴重者。 2. 盆腔炎:多由病原體感染引起。常有下腹疼痛、發熱等表現。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如頭孢噻肟鈉、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 3.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該患者可能為繼發性,與上述疾病相關。可通過保暖、休息、藥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緩解。 4. 月經異常:包括經血顏色差、粘稠等,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婦科炎癥有關。需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藥物調理。 5. 心理因素:工作壓力大可能影響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加重病情。應注意自我調節,保持良好心態。 綜合來看,該患者病情較為復雜,建議盡快在正規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精神緊張。
2025-01-21 06: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與體質有關,你是屬于偏瘦型的人,痛經就是宮寒,宮寒特點就是喜熱怕冷。我看了你的用藥,還是沒有好好的治療過,都是斷斷續續的治療,我建議你最好用中藥治療最好。由內向外全面系統調理,這樣就能標本兼治,而且針對您的身體個性化可以隨癥加減用藥,才能有效果,
2016-02-17 15: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