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時行為失控事后后悔,想求死解脫是何因
不知道是不是不定期精神分裂每次煩躁起來行為都不按照心理想的走我自己都控制不住可總是事后安靜下來總是后悔自己控制不住想過求死解脫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這種情況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如心理壓力、神經遞質失衡、遺傳因素、環境影響、個人性格等。 1.心理壓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長期的緊張焦慮等心理壓力,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的控制。 2.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的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失衡,會干擾正常的神經信號傳遞,影響情緒和行為。 3.遺傳因素: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4.環境影響:不良的成長環境、社交關系緊張等,容易引發情緒和行為問題。 5.個人性格:過于敏感、內向、沖動的性格特點,在面對壓力時可能難以有效控制情緒和行為。 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可以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通過專業的評估和診斷,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自身也要積極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社交關系。
2025-01-22 02: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精神分裂癥如果長時間不能治愈,或者病情多次復發,患者就會出現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陰性癥狀,此時,患者智力相對正常,卻生活懶散,對家人缺少親情,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整天呆坐不語,喪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這就是“精神衰退”,從社會功能的角度講,就叫做“精神殘疾”.這是精神分裂癥最可悲的結局,疾病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缺陷,而殘疾則是強調疾病對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限制和妨礙,所以,精神疾病不等于精神殘疾,精神疾病患者也不一定就是殘疾人,如果一個人一旦得了精神疾病,就永久性地被當作殘疾人來照顧,而忽視他們的勞動力和創造力,這是對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極大的浪費,也是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種不公平的待遇。
2016-02-18 01: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精神分裂癥有周期性的和間隙性的,發作時多數是不清楚不明白的,也是無法控制的。因為她是大腦功能紊亂引起的。就該癥通過布-依-中草藥治療是能痊愈的,希望本患者不要悲觀,正確地去面對疾病,積極地治療,以便早日康復。
2016-02-17 19: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應是精神分裂癥,指導建議:建議你試試用藥物治療,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緩解,或者說影響到了工作、生活、學習,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如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線向我咨詢了解,點擊即可,希望可以幫到你。
2016-02-17 19: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常見的表現有:精神萎靡,自訴頭痛頭昏,失眠心煩。談話時往往前言不搭后語,有頭無尾,支離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問不答,或喜歡使用自己創造的新詞、新字、使人費解。.活潑好動的青少年,逐漸變得孤僻離群、生活懶散,對外部事物不感興趣,注意力渙散,不專心聽課、學習成績下降,或是常發呆發愣,或蒙頭睡覺,衣衫不整,污穢不堪,或對鏡發笑,自言自語。.整日叫喊不停,獨自對空說話,甚至語不成句,情緒與言語內容常不相協調,如說有人要傷害他,但面部表現卻很高興;或為了一點點小事而勃然大怒。.情緒高昂、喜悅、話多、活動多、好管閑事、手舞足蹈,興奮異常。情緒低沉,悲觀厭世,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往往自我貶低、自我譴責、自卑、多疑、憂傷、焦慮、話少、反應遲鈍。.想入非非,遐想終日。妄想內容多離奇古怪、荒誕無稽,如無中生有地認為飯菜內有人放了毒藥,或認為別人咳嗽、吐痰、搔頭等都是要對他采取行動的某種“特別信號”;有的認為自己被別人愛上了,常與對方糾纏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為、身體受到電波、儀器的控制等表現,如果發現這些癥狀請盡快就醫。或者和醫生聯系!
2016-02-17 13: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