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患血管性癡呆,可用哪些藥物治療?
就在前不久爺爺被檢查出患有血管性癡呆,他這個是由心腦血管病變來的,現在我們是全家動員伺候著爺爺,有什么藥物治理哦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管性癡呆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治療藥物包括改善腦循環藥物、神經保護藥物、膽堿酯酶抑制劑、抗精神癥狀藥物等。 1.改善腦循環藥物:如尼莫地平,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2.神經保護藥物:像依達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減輕腦損傷。 3.膽堿酯酶抑制劑:多奈哌齊有助于改善認知功能。 4.抗精神癥狀藥物:如果患者出現精神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奧氮平。 5.其他藥物:例如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改善腦代謝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同時要結合康復訓練等綜合治療方法。患者家屬應給予充分的關心和照顧,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2025-01-20 14: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在飲食上要限制脂肪、糖、鹽的過多攝入和禁煙限酒,還要特別補充促腦食物,如:腦髓、蛋黃、肝、豆制品、花生、葵花子、核桃、獼猴桃、桂圓、芝麻、大棗等,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也還可以以喝些綠茶。
2016-02-17 19: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治療腦動脈硬化癥,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抗血小板聚集法。常用的藥物有阿司匹林:一般劑量為25~40mg/d。對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需用腸溶片,使用量不可過大,并應短期應用。雙嘧達莫(潘生丁):常與阿司匹林合用,用量為25mg/次,3次/d。
2016-02-17 18: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持續的情緒不穩定、情感脆弱、克制情感表達的能力明顯減弱,嚴重時表現情感失禁,控制不住情感反應。在無明顯的精神創傷或微弱的刺激之下,表現易傷感、易激惹、易怒。病人愿意克制情感,但往往克制不住,為此感到很苦惱。
2016-02-17 15: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抵克利得:為新型的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劑,療效優于阿司匹林,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常用量為250mg/d。必須定期監測出凝血時間等實驗室檢查,應在進餐時服用。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常用藥物還有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口服。也可用尼莫地平(尼莫通)靜點治療。右旋糖酐40、川芎嗪、燈盞花以及復方丹參等靜脈點滴治療也較常用。
2016-02-17 11: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