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且乳腺不通有硬塊,急性乳腺炎咋治?
發燒三十九度多,今天早晨發現乳腺不通,有硬塊,去醫院醫生說是急性乳腺炎,說先打滴幾天青毒素,如果下不去,還得手術冶療,說得挺嚇人的,想請醫生證實一下.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生于產后哺乳期婦女。致病因素包括乳汁淤積、細菌入侵、乳頭損傷、免疫力下降、乳腺管阻塞等。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乳汁淤積:乳汁未及時排空,淤積在乳腺內,易引發炎癥。應及時排出乳汁,可通過按摩、熱敷等方式。 2.細菌入侵:乳頭破損或嬰兒口腔不潔,細菌易侵入乳腺。要注意乳頭清潔,防止感染。 3.乳頭損傷:不正確的哺乳方式可能導致乳頭損傷。需調整哺乳姿勢,保護乳頭。 4.免疫力下降:產后身體虛弱,免疫力降低,增加患病風險。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 5.乳腺管阻塞:乳腺管不通暢,乳汁排出受阻。可借助吸奶器等輔助工具疏通。 急性乳腺炎若能早期發現并采取恰當治療,多數能較快恢復。但如果病情嚴重,可能需要手術。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哺乳方式。
2025-01-21 04: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為細菌(金黃色葡萄菌等)經乳頭皸裂處或乳管口侵入乳腺組織所引起。本病以初產婦為多見,好發于產后第3-4周。發病前常有乳頭皸裂,乳頭隱畸形,乳房受擠壓,乳汗淤積等誘因。本病初起乳房腫脹、疼痛,腫塊壓痛,表面紅腫,發熱;如繼續發展,則癥狀加重,乳房搏動性疼痛。嚴重者伴有高燒,寒戰,乳房腫痛明顯,局部皮膚紅腫,有硬結、壓痛,患側腑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炎癥在數天內軟化,形成乳房腫,有波動感,膿腫深的皮膚發紅及波動感不明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有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積;或因嬰兒吸乳時損傷乳頭所導致。本病的臨床特點為發病急,可伴有發熱、畏寒,病側乳房紅腫熱痛,出現硬塊,最后形成膿腫等建議中醫中藥外敷治療。邱-醫堂---活血生肌膏貼敷可治療乳腺炎,乳房腫塊,乳房腫痛,通過膏藥外敷,通經活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軟堅散結。迅速打通瘀阻的腺管,消除炎癥、消腫止痛;排除乳腺中的淤積毒素,軟化吸收腫塊增生組織;有效活化腺體組織,促進細胞正常分化,乳腺疾病不再復發。對患者肝、胃、腎臟等功能無任何損傷,療效迅速、作用持久、無副作用。
2016-02-18 00: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哺乳期乳腺炎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來處理:首先保證乳汁排空,患上炎癥的一側應停止哺乳,用手將奶擠出,這樣可以防止膿腫。日常可以對乳房進行熱敷,每次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這樣有助于消炎。使用青霉素進行消炎。也可以選用亦舒堂蒲公英根茶飲用,它具有較好的消炎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病情。
2016-02-17 20: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腺炎:多發生于產后,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細菌自乳頭或乳暈的皸裂處侵入乳管并沿淋巴引流導管乳腺小葉感染。起病時常有高熱、寒顫等全身中毒癥狀,患側乳房體積增大,局部變硬,皮膚發紅,有壓痛及搏動性疼痛。如果短期內局部變軟,說明已有膿腫形成,患側的腋淋巴結常有腫大。膿腫的臨床表現與其位置的深淺有關,位置淺時,早期有局部紅腫、隆起,而深部膿腫早期時局部表現常不明顯,以局部疼痛和全身性癥狀為主。膿腫可以單個或多個;可以先后或同時形成;有時自行破潰或經乳頭排出,亦可以侵入乳腺后間隙中的疏松組織,形成乳腺后膿腫。保和堂徐記膏藥治療急性乳房炎,其主要作用是拔膿排膿,清除異物,化腐生肌,消炎鎮痛。乳腺炎是由于細菌侵入乳房而發生的炎癥反應,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時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毒血癥或敗血癥,感染是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的結果,膿是機體組織炎癥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滲出物,其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的組織液。保和堂腫毒化瘀膏外敷,可拔膿排膿清除異物,迅速將體內壞死組織拔除匯出,清除壞死組織。貼于體表的藥物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同時能促進細胞組織生長,使新生組織由里向外長平創口而治愈,無需手術,不明之處可隨時咨詢.祝早日康復!
2016-02-17 18: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急性乳腺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絕大多數發生于產后1個月內的哺乳婦女,尤以初產婦為多。病原菌或直接侵入乳腺管,或自乳頭皸裂破損處侵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葉間的脂肪、纖維組織,引起化膿性感染,繼而發展為膿腫。為此,一旦發現急性乳腺炎,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療。
2016-02-17 17: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包括乳頭炎、乳暈炎及乳腺炎。最常見于哺乳期,尤其是初產婦。有文獻報道急性乳腺炎初產婦患病率為50%,初產婦與經產婦之比為2.4:1。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但以產后3—4周最為常見,故又稱產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其次是鏈球菌,如不及時處理,則發展為蜂窩織炎、化膿性乳腺炎或乳腺膿腫。發病率為2.9%~4.8%。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是兩大發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頭過小或內陷、乳汁過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暢所致;入侵細菌多來源于乳頭皮膚的破損、不良哺乳習慣、嬰兒口腔炎癥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