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縮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疑問
后做胃鏡顯示只有非萎縮性胃炎,醫生說根本不用管,但現在怎么就發展這么快(醫生說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我以前胃很好的,會不會是上次做胃鏡消毒不過關被感染了?(均是在三級甲等做得無痛胃鏡)2、我這個病發展下去會是胃癌嗎,現在的階段到底嚴不嚴重?3、這個病用這些藥能不能治愈(這些藥是醫院專家開的),這些藥吃掉所謂的療程之后對身體有沒有很大的危害和副作用,因為今天我第一天用藥就感覺有點惡心和頭暈,并且尿很黃很黃(估計是用了痢特靈,痢特靈不是副作用很大的藥嗎,是不是非用不可)這樣需不需要擔心(目前我肝腎功能正常就怕這里沒好又吃出其他毛病了)就是以上三個問題,我在有問必答網也發過貼,但我覺得沒有滿意的回復,現在請指導。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非萎縮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的胃部疾病,患者的疑問主要包括感染途徑、疾病進展、藥物治療效果及副作用等。 1.感染途徑:胃鏡檢查消毒不嚴格導致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可能性極低。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如共用餐具、水杯,或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嘔吐物、糞便等。 2.疾病進展:非萎縮性胃炎一般不嚴重,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不過,這并非必然,積極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病情。 3.藥物治療:醫生開具的藥物通常是針對幽門螺桿菌和胃炎癥狀的,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等。痢特靈(呋喃唑酮)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雖然有一定副作用,但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般是安全的。用藥初期出現惡心、頭暈、尿黃等癥狀,可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多數會逐漸減輕。如果癥狀持續加重,應及時就醫。 4.藥物療程:按療程用藥對于根除幽門螺桿菌和治療胃炎非常重要。在治療過程中,需遵醫囑定期復查,評估治療效果。 5.副作用擔憂:藥物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些副作用,但醫生在開藥時會綜合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等情況。治療期間,患者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異常及時與醫生溝通。 非萎縮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雖然常見,但只要積極治療、遵循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多數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必過于擔憂。
2025-01-21 04: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威 護師
松原市中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科
-
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高維生素的食物帶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卷心菜、胡羅卜、洋蔥、西紅柿、茄子、山藥、紅棗、柑桔等有利于慢性胃炎的恢復,。
2016-02-18 11: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出現潰瘍出血、穿孔的危險建議注意保養戒煙戒酒,療程最好達一年以上才能少量飲酒
2016-02-18 07: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口吐咖啡色液體是你喝酒后引起胃出血了,這種情況很危險,勸你今后生活上要有節制,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有時傷害了后恢復很困難。以目前情況看可以中藥治療,只要辨證施治,對癥下藥,效果會很好。飲食調養還要做到,禁食生冷,如涼拌菜、可樂、雪碧、及碳酸飲料;辛辣食品如生的蔥、姜、蒜及韭菜、蒜苗、辣椒、柿子椒;不宜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粘性食品、過于油膩的食品。
2016-02-18 06: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其實胃病七分靠養三分靠治,淺表性胃炎伴胃竇糜爛也一樣。多吃面食,小米粥,適當吃點肉,多吃堿性食物,少吃油炸,辛辣食物,戒煙戒酒,少生氣,熬夜。另外還可以服用太陽神猴頭菇胃腸保健口服液,因為它遵循中醫對腸胃病“三分治,七分養”的指導思想,不僅具有保護胃粘膜,抑制有害細菌感染,益氣養胃治療胃病的功效,同時通過增強腸胃消化系統的免疫能力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治養兼得,從根本上消除胃腸疾病的困擾。也可用于胃腸消化系統的日常保健,對因精神緊張,飲食不調引發的胃腸不適癥狀有良好的調養保健功效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癥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尤其適用于防治胃病復發,緩解因胃炎引起的腹部疼痛,是胃腸保健的首選優質產品。希望你早點康復,快樂健康地生活著!!!
2016-02-18 04: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