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外傷后全身癱瘓治療后現異常,咋回事咋治?
患者性別:患者年齡:問題描述:頸部外傷后全身癱瘓,經治療后現在能拄棍行走,但從第二年開始頸部以下出現持續性麻木,間斷性疼痛,疼痛與麻木交替性加重,即疼痛的時候麻木性輕,不痛的時候麻木重,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三年多了,頸部拍片未見明顯頸椎壓迫,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療?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頸部外傷后出現全身癱瘓,經治療能拄棍行走,但后續出現頸部以下持續性麻木、間斷性疼痛且交替加重,可能與神經損傷修復、血液循環障礙、心理因素、神經炎癥、脊柱穩定性改變等有關。 1.神經損傷修復:頸部外傷可能導致神經受損,神經修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感覺異常。可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 2.血液循環障礙:受傷部位血液循環不良,影響神經和組織的營養供應。通過改善循環的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丹參片等,以及物理治療來改善。 3.心理因素:長期的病痛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而影響軀體感覺。需要心理疏導和必要的抗焦慮、抑郁藥物,如氟西汀、帕羅西汀等。 4.神經炎癥:局部的炎癥反應刺激神經,導致疼痛和麻木。使用抗炎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 5.脊柱穩定性改變:外傷后的脊柱結構變化,影響神經傳導。可能需要康復訓練和佩戴支具來維持脊柱穩定。 患者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遵醫囑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
2025-01-20 16: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