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長時間不干凈且有異常表現是何因
月經不能干凈,5天至第15天里為醬油色,有時成團狀出來,有時夾在白帶之中。無明顯異味。15天后消失。月經量正常,來月經的時間也正常。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銳 主治醫師
鶴壁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就子宮肌瘤的血液供給來自肌瘤包膜,它的血管壁缺乏外膜。因此,包膜或瘤蒂受壓可引起肌瘤的血供障礙:較大的肌瘤中央常常缺乏血液來源。當肌瘤的血液供給發生障礙時,由于營養缺乏,肌瘤可發生各種繼發變性,變性多從肌瘤中央開始,分良性變與惡性變兩大類。肌瘤的良性變有如下幾種情況。萎縮:自然或人工絕經后,由于體內雌激素遲落,子宮血供減少,肌瘤內的肌纖維逐漸被膠原組織代替,肌瘤縮小、變硬。.’透明變性:肌瘤缺乏血液供應時,在瘤組織內出現玻璃狀半透明的蛋白物質。稱為“透明變性”,又叫,‘玻璃樣變”。直徑大于4厘米的肌瘤都有不同程度的透明變性,肌瘤越大,變性也越廣泛。這種變性,不引起特殊的臨床癥狀。液化或囊性變:透明變性繼續發展,逐漸由液化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小空腔,甚至融合成一個大囊腔。囊性變的肌瘤甚軟,似妊娠子宮。脂肪變性:多在壞死或透明變性后發生,并常是鈣化的前驅,此種變性少見,且無特殊臨床表現。鈣化:往往發生于透明變性、壞死之后,由于肌瘤的血液循環障礙,鈣鹽被其組織成分以及其它變性物質所吸收沉積,形成“營養不良性鈣化”。紅色變性:又叫漸進性壞死,是一種特殊型肌瘤壞死。壞死區域的血紅蛋白自血管壁滲到瘤組織內而產生紅色。故有紅色變性之稱。主要發生于較大、單—的壁間肌瘤,多發生在妊娠期或產褥期。發生紅色變性時,患者高燒、劇烈腹痛并伴有嘔吐及腹膜刺激癥狀等全身不適。應及時就醫。子宮肌瘤惡變為肉瘤的機會很少。國外報道其發生率為0.2~1%:國內報道在0.5%左右。肌瘤的肉瘤樣變性多發生在壁間肌瘤,次為頸管肌瘤,少見于漿膜下肌瘤.且半數以上發生在40~50歲,40歲以下者較少見.肌瘤惡性變時,表現為在短期內迅速增大,伴有陰道流血:因此,絕經期后肌瘤不縮小,反而繼續增大時,尤應警惕。有一些肌瘤惡變為肉瘤無任何臨床癥狀。漿膜下肌瘤和壁間肌瘤惡變穿過腹膜,可引起疼痛與粘連。在肉瘤變的晚期,患者常貧血、體瘦如皮包骨,呈惡液質。
2016-02-18 19:3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月經不能干凈,5 天至 15 天有醬油色分泌物,有時成團狀或夾在白帶中,無異味,15 天后消失,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婦科炎癥、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節育環刺激等原因導致。 1. 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或孕激素分泌異常,可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和修復,導致月經異常。可通過性激素六項檢查明確,治療上可能需要使用黃體酮、地屈孕酮等藥物。 2. 婦科炎癥:如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炎癥刺激可引起子宮內膜充血、水腫,導致月經淋漓不盡。需進行婦科檢查和病原學檢測,常用藥物有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等。 3.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局部過度生長形成的突起,可引起月經間期出血。通過 B 型超聲、宮腔鏡等檢查診斷,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4. 子宮肌瘤:肌瘤使子宮腔面積增大,影響子宮收縮,導致月經延長。依據肌瘤大小、位置等,可選擇藥物治療,如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等,或手術治療。 5. 節育環刺激:節育環放置后可能刺激子宮內膜,導致月經不規律。一般先觀察,如癥狀持續不緩解,可能需要取環。 如果出現月經長時間不干凈且伴有異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5-01-21 00: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考慮到是有月經不調理的情況出現您好,建議您積極地看一下中醫做一下中藥的調理,平時注意局部衛生情況,飲食忌生冷祝健康
2016-02-18 09: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子宮肌瘤絲瓜籽9克,紅糖適量,黃酒少許。把絲瓜籽焙干,水煎取汁,加黃酒、紅糖調服。月經前每天1次,連服3~5天。
2016-02-18 08: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的情況,子宮肌瘤液化的情況,其實是一種變性的情況,是要手術的
2016-02-18 04: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