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心情憂慮、暴躁等是心理疾病嗎?
我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否真的有了心理上的疾病,尤其?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否真的有了心理上的疾病,尤其是近段時間心情特別憂慮、暴躁,稍有不如意就會和家人吵鬧,經常性的自卑、自言自語,對自已未來的生活充滿擔心常常覺得人活著就是受罪,感覺自己已經心身疲憊,很想在沒有什么痛苦的狀況下死去,認為人只有死了才能真正的得到解脫,我總是感到孤獨、寂寞、無助、憂傷,雖然至今年紀也不大可卻由于種種原因這一路走來我所經歷過的是常人無法想象和理解的,對于人性的自私與丑惡我早已看透,現在我開始對父母也產生了不信任跟抱怨,丈夫對我而言更是靠不住的,所以就越來越變得糾結起來了。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我更不知道自已這是總么了,在此衷心祈盼各位教授能為我解開困惑幫我找到病根!。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種情況可能與情緒調節、壓力、認知、環境、生理狀態等因素有關。 1.情緒調節:不良的情緒調節方式會導致情緒波動大,如不懂得合理宣泄負面情緒,長期壓抑后就容易出現憂慮、暴躁等表現。 2.壓力: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源,像工作壓力、家庭矛盾等積累起來,可能超出心理承受范圍,從而引發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 3.認知:對事物持消極的認知模式,例如總是看到人性的丑惡、對未來過度悲觀,容易產生自卑、無助等感覺。 4.環境:如果長期處于壓抑、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或社會環境中,心理狀態也會受到影響。 5.生理狀態:身體的某些疾病或者內分泌失調等生理因素,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平衡,進而影響情緒。 綜上所述,這些表現可能是心理出現問題的信號,但不能僅憑這些就確診。建議到正規的精神心理科進行全面評估,可通過心理疏導、運動、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改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藥物進行治療。
2025-01-22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心理分析:你好,根據你提供的個人情況來看,可能是由于你的個性比較敏感,對現實壓力與刺激感受性強,反應過度,易形成不良情緒,心理壓抑,長期無法自行調節,形成的低落悲觀,煩躁易,大腦功能失調,情緒行為失控,社會功能受損現象。是心因性的問題,有焦慮抑郁表現,需要進一步檢查后,對癥治療。心理指導:建議你應重視心理致病因素的重要性,及時到就近正規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檢查和測量,確診目前癥狀的性質及嚴重程度,通過一個階段的心理調節,全面改善目前的不良狀態。
2016-02-19 04: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你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由現實事件(常人無法想象和理解的經歷)引發的心理問題,同時伴隨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體驗。若是你的情緒影響到生活或工作,且自己不能排解,建議先到醫院進行體檢排除器質性病變,然后可以到心理咨詢機構做鑒別診斷。
2016-02-19 00: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心理分析:您好,您的經歷和受到的打擊、刺激讓您出現了心理上的疾病,您的癥狀表現為抑郁、焦慮、躁狂,這些癥狀都屬于神經癥,您的神經功能已經紊亂,您總是發脾氣,暴躁不安,發完之后您又后悔,您無法控制左右自己,感到很痛苦無助。您之前的經歷讓您對生活感到絕望,有了輕生的想法,身體和心理都在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和痛苦,您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好起來。心理指導:建議您去做心理治療,把您的發病原因和發病路線都找出來,做一個梳理,然后找準您的心結,用心理治療的技術讓您消除心結,當您的心病得到解決,您的心情會變得舒適,身體的也會感到輕松,來我們這里治療的很多神經癥患者都是因為心里原因導致的身體出現各種癥狀,最后都靠心里治療痊愈了,還不復發。如果您去醫院診治,會讓您吃藥打針控制您的癥狀,但是您的病癥是心理問題導致的,單靠吃藥無法根治您的病,還對身體有很大副作用,嚴重者會造成終身依靠藥物的后果,如果遇到重大打擊事件您又會復發的,所以希望您趕緊救治,早日康復,重享美好生活。
2016-02-18 19: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心理分析:焦慮,抑郁,恐慌傾向,對待事物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情緒悲傷,低落,自責心理指導:從什么時候有這樣的情緒和想法,要從自己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和責任,別人的不對不是自己能幫助改變的,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自己能控制,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無奈何無助,憤怒和傷心,生活讓我們也學會了如何去應對和化解,如果一味的沉浸在痛苦和傷心中,我們就很被動,要更多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抵御能力,對待周圍的一切換個角度和思維處理,換個辦法來應對,理智的從容客觀的對待周圍的不良的聲音,看到別人眼中的事物和自己,從而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更加有力量。希望你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不要深陷下去,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淡,祝好。
2016-02-18 18: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