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晚期擴散到肝部,術后化療指標不好怎么辦?
腸癌晚期,已擴散到肝部,已開刀并做了2次化療.現(xiàn)在身體狀況良好,大便次數(shù)正常胃口很好.體重有增加但化驗下來各項指標都不是很好.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普內(nèi)科
-
腸癌晚期擴散到肝部術后化療指標不好,可能與腫瘤殘留、化療耐藥、身體機能、營養(yǎng)狀況、肝臟功能等因素有關。 1.腫瘤殘留:手術可能無法完全切除腫瘤組織,殘留的癌細胞會持續(xù)影響指標。需要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局部復發(fā)灶或轉移灶,可考慮進行影像學檢查如CT等。 2.化療耐藥:多次化療后癌細胞可能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化療效果不佳。此時可考慮更換化療藥物,如奧沙利鉑、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等,或者聯(lián)合靶向治療藥物如貝伐珠單抗。 3.身體機能:雖然外在表現(xiàn)良好,但身體內(nèi)部的免疫、代謝等機能可能影響指標。應保持適度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 4.營養(yǎng)狀況:盡管胃口好體重增加,但可能存在營養(yǎng)不均衡的情況。要確保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 5.肝臟功能:癌細胞擴散到肝部可能影響肝臟正常功能,導致指標異常。需進行肝功能相關檢查,必要時給予保肝藥物如甘草酸二銨、水飛薊賓、還原型谷胱甘肽等。 腸癌晚期擴散到肝部術后化療指標不好是多因素造成的,要綜合評估各方面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定期復查指標以便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
2025-01-22 03: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京生 主治醫(yī)師
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腫瘤內(nèi)科
-
腸癌晚期.血常規(guī)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驗女性男性血紅蛋白Hb110-150120-160g/L紅細胞Rbc3.5-5.04.0-5.5*10*12/L白細胞Wbc4-10*10*9/L中性粒桿狀st0.04-0.5*10*9/L分葉sg2-7*10*9/L嗜酸性粒E0.05-0.5*10*9/L嗜堿性粒B0-0.1*10*9/L淋巴L0.8-4*10*9/L單核M0.12-0.8*10*9/L血小板plt100-300*10*9/L網(wǎng)織紅細胞24-84*10*9/L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shù)(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5.5×10的12次方/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5.0×10的12次方/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5.3×10的12次方/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于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于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shù)(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20×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shù)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shù)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C)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英文縮寫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N0.3~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E0.005~0.05(0.5%-5%) 嗜堿性粒細胞B0.00~0.01(0~1%)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單核細胞M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藥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于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淋巴細胞增高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于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的6次方/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shù)(PLT) [正常參考值] 100~300×10的9次方/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shù)增高見于血小板增多癥,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癥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于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huán)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于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血常規(guī)標準參考值及單位 1:白細胞(參考值:4~10),(單位:10-9/L) 2:淋巴細胞絕對值(參考值:0.8~4),(單位:10-9/L) 3:中間細胞絕對值(參考值:0.10~0.90),(單位:0-9/L) 4: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參考值:2~7),(單位:0-9/L) 5:淋巴細胞百分比(參考值:20~42),(單位:%) 6:中間細胞百分比(參考值:3~10),(單位:%) 7: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參考值:50~70),(單位:%) 8:紅細胞(參考值:3.5~5.5),(單位:1-12/L) 9:血紅蛋白(參考值:110~160),(單位:g/L) 10:紅細胞壓積(參考值:35~50),(單位:%) 11:平均紅細胞壓積(參考值:80~100),(單位:fL) 1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參考值:27~34),(單位:pg) 13: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參考值:320~360),(單位:g/l) 14:紅細胞分布寬度(參考值:10.6~15.5),(單位:%) 15:血小板計數(shù)(參考值:100~500),(單位:0-9/L) 16:平均血小板體積(參考值:7.4~12.5),(單位:fl) 17:血小板分布寬度(參考值:12~18.1),(單位:fL) 18:血小板壓積(參考值:0.108~0.282),(單位:%)
2016-02-19 05: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nèi)科
-
根據(jù)你所描述的情況,暫時不知道是那部分的癌癥,轉移到什么地方建議如果只是肝臟的轉移沒有局部器官侵犯的話還是可以考慮做手術的,如果腫物無法切除的話建議做造瘺術,同時要做化療
2016-02-18 11: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占60%左右).絕大多數(shù)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占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為2-3:1早期腸癌的臨床特征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局限于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癥狀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中,晚期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外,尚有排便次數(shù)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后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癥狀.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xiàn)腸梗阻征象.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jīng)叢,出現(xiàn)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xiàn).預防腸癌首先要從飲食上注意,再就是可以作腸道水療,腸道水療俗稱“洗腸”,是一種能徹底清洗腸道,排出體內(nèi)毒素,改善便秘,糾正腹瀉,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失調(diào),預防腸癌,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作用的新型保健方法,被譽為21世紀最熱門的物理性內(nèi)調(diào)保健自然療法.
2016-02-18 09: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西醫(yī)一般以手術,放,化療為主.中醫(yī)和瑤醫(yī)主要是采取藥物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確定.可以采取瑤藥治療可以減輕癌癥病人的癥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降低癌癥的死亡率,都有其重要的意義.瑤醫(yī)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shù)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瑤醫(yī)由于從整體觀念出發(fā),實施辯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瑤藥術后治療,可以防止復發(fā)和轉移;放,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tǒng)有相當?shù)母弊饔?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可以采取瑤藥治療,因此民族醫(yī)藥治療癌又給癌癥患者多了一條的途徑.
2016-02-18 07:20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腸癌能治好嗎? -
Q: 腸癌的癥狀有哪些? -
Q: 腸癌要怎么預防和保健? -
Q: 腹脹沒食欲一定是患腸癌嗎? -
Q: 腹脹沒食欲會是腸癌導致的嗎? -
Q: 大便潛血陰性一天兩次伴疼痛是腸癌嗎 -
Q: 腸癌疼痛與一般腹痛存在區(qū)別嗎? -
Q: 大便潛血陰性一天兩次且痛伴血是否為腸癌 -
Q: 腸癌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
Q: 大便帶血會發(fā)展成腸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