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歲女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我的小孩3周歲了女孩,她特別好動,只有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才能安靜一會,注意力不集中,在給她輔導作業的時候她是坐立不安的,跟本聽不進去,我生氣后打了她,她只能聽話2分鐘就又是那樣,她的動作還算靈敏不笨,就是沒耐心,易怒,如果她做不好一件事她會又哭又鬧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3周歲女孩出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沒耐心、易怒等情況可能與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營養因素、心理因素、教育方式等有關。 1.生理因素:3歲孩子大腦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經系統的抑制功能還較弱,這可能導致孩子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2.環境因素:如果周圍環境過于嘈雜、有過多干擾因素,如玩具過多、周圍人多等,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營養因素:缺乏某些營養素,例如鐵、鋅等微量元素,可能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從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4.心理因素:孩子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或者有焦慮情緒而表現出這些行為。 5.教育方式:打罵等不良教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加重不良行為。 3歲女孩出現這些情況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為孩子營造安靜的環境,保證營養均衡,關注孩子心理需求,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果情況持續不改善,可到兒科|兒童保健科就診。
2025-01-22 23: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不知道您的孩子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產,一般剖腹產的孩子出現這類癥狀多一些.也不一定就是多動癥.有沒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看動畫片時,她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不易被分散呢?多動癥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緩解.但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確讓人頭疼,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以及人際交往.這種問題往往只是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而沒有其他器質性的問題.現在有一些專門的感統訓練機構,您可以帶孩子去試試.有的幼兒園也有這一項服務,可以對外開放,招收小學生訓練,您可以到當地的幼教機構咨詢一下
2016-02-19 06: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動癥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癥有兩大主要癥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沖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于6歲以前,學齡期癥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多動癥的最新臨床診斷標準是1989年由美國精神醫學會制定的,現摘錄如下。當與大多數同齡兒童相比,下列行為更為頻繁,符合下面14條中的8項,并持續6個月的,診斷具有注意缺乏多動障礙。 1.手或腳不停地動,或在座位上扭動(少年為坐立不安的主觀感受)。 2.即使必須坐好,也很難靜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體活動或游戲時,不能耐心地等待輪轉。 5.別人問話尚未結束,便立即搶著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違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課或玩耍時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無終. 9.不能安安靜靜地玩耍。 10.說話太多。 11.常常打斷他人的活動或干擾他人學習、工作。 12.別人對他說話,他往往沒有聽進去。 13.學習時的必需物品,如書本、作業本、鉛筆等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顧可能發生的后果參加危險活動,例如,不加觀察便跑到馬路當中。 15.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易走神,學習困難,成績差,缺乏時間觀念。 16.活動過多:難以靜坐,愛跳愛跑,興奮多話,小動作多,不能自制,愛管閑事。 17.沖動任性:惹事生非,不顧后果,隨心所欲,缺乏思考,不聽勸告,難以管教,行為異常。 18.情緒不穩:心神不定,情感脆弱,性情急躁,易發脾氣! 19.多動癥兒童成年后,反社會人格和犯罪行為風險是正常兒童的5-10倍有以上的癥狀才是你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的。
2016-02-19 01: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孩子好動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習慣,要先到醫院看一下。是不是患有多動癥。一般的寶寶多動癥靠教育行為就可以糾正,最好就是每天讓孩子堅持安靜的做一點事情無論是學習還是學習特長,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的習慣,慢慢會好的。藥物治療建議用中藥比較好,也比較安全,靜靈口服液、小兒智力糖漿:益腦寧等。
2016-02-19 00: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不是多動癥的癥狀。每個人對學習知識的吸收都是不一樣的。建議你不要打罵孩子,應該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跟他談心,鼓勵他,這樣,他才會有信心學好。
2016-02-18 15: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