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宏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中暑時可適當刮痧,能改善氣血、促進恢復,但要注意相關事項,如力度、頻率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11-21 13:49
1.作用原理:通過刮拭經絡穴位,調理營衛之氣,排出積熱積火。
2.改善癥狀:緩解中暑引起的不適,如頭暈、乏力等。
3.注意力度:避免過度用力,以防局部充血疼痛。
4.控制頻率:防止頻繁刮痧導致機體不適。
5.及時就醫:若刮痧后癥狀未緩解,應立即前往醫院。
中暑后刮痧要謹慎操作,如有異常及時就醫,以促進身體恢復。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脾胃濕熱,病證名.亦稱中焦濕熱.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癥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 引起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復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縱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濕生熱.由此可見,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脾胃濕熱:脾胃濕熱見癥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干不欲飲,饑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對此癥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利濕不助熱的原則,應用三仁湯加減,常加冬瓜皮,茵陳,使濕祛熱清,脾胃安和.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若出現黃疸之癥,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2016-02-19 10: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六味地黃丸和人參健脾丸.........你的情況最好去醫院仔細檢查一下,祝福你早日康復,全家健康.
2016-02-19 08: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是濕熱阻滯脾胃所致,建議你用傳統中藥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砂仁,厚樸,三棱,穿山甲,寸曲,麥芽,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治療,可以快速治愈不復發;用這些專治胃病傳統中藥辨證施治,可以清除脾胃濕熱,快速修復胃粘膜,增加胃黏膜屏障,調整脾胃功能,消除發病根源,從而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這些藥物你在當地藥店即可買到,療效確切且省錢方便.
2016-02-19 04: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月經不調是指與月經有關的多種疾病,包括月經的周期,經量,經色,經質的改變或伴隨月經周期前后出現的某些癥狀為特征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婦女要調經究竟應怎樣補才好呢?其實,應視體質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藥膳食用,先介紹幾款湯水: 1,益母草大棗湯:大棗20枚,益母草10克,紅糖10克,加水燉飲湯,每日早晚各1次.適宜于經期受寒所致月經后延,月經過少等癥. 2,益母草雞蛋湯:雞蛋2個,益母草30克,將雞蛋洗凈,同益母草加水共燉,蛋熟后去殼再煮20分鐘,吃蛋飲湯.適宜于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過少,月經后延癥. 3,羊肉生姜當歸湯:當歸,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鹽,飲湯食肉.適宜于月經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癥. 4,米醋豆腐湯: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飯前吃,1次吃完.適宜于經期過短,血色深紅,量多的壯實女性.簡單家庭菜也能助你快速調理月經: 1,雞蛋龍眼羹:龍眼肉50克,雞蛋1個,先煎龍眼,30分鐘后打入雞蛋,共燉至熟,早晚各1次,連服10天.適用于虛證月經不調. 3,山楂紅糖飲:生山楂肉50克,紅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沖入紅糖,熱飲.非妊娠者多服幾次,經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有經期錯亂,月經延后.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黃酒250克,將小茴香,青皮洗凈,入酒內浸泡3天,即可飲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功能疏肝理氣.主治經期先期先后不定,經色正常,無塊行而不暢,乳房及小腹脹痛等癥. 5,山楂紅花酒:山楂30克,紅花15克,白酒250克,將上藥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視酒量大小,不醉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經來量少,紫黑有塊,腹痛,血塊排出后痛減.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當歸1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香附10克,荔枝核10克,赤芍10克,五靈脂10克,肉桂6克,吳萸6克,紅花6克,元胡10克,甘草6克.每次月經前3天左右開始煎服,每日l劑,服至月經來潮第1天后即停服.一般每周期服4劑左右,連續服完3個月經周期.
2016-02-18 19: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脾胃濕熱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癥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食滯,濕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可以試一下中藥,具體藥方需要通過中醫診斷后再吃.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2016-02-18 18: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內熱? 內火(熱)是和內寒相反的一類由于人體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產熱過多所導致的疾病。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熱)”,也叫“實火(熱)” 。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于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于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于旺盛,產生各種癥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