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驗血多項異常,用藥是否合理
問題描述:兩天前開始發燒,白天38度左右,晚上可達39度,今天去醫院檢查,驗血結果有幾項顯示值不在參考范圍內: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39參考范圍:2-8中性粒細胞百分比:23.1參考范圍:50-70淋巴細胞百分比:64.8參考范圍:20-40單核紅胞百分比:10.7參考范圍:1-8酸性粒細胞絕對值:0.04參考范圍:0.05-0.3紅細胞壓積:0.3參考范圍:0.35-0.5平均紅細胞體積77參考范圍:80-100紅細胞分布寬度偏離系數12.5參考范圍:11.6-14.4醫生開了退燒藥消炎藥和抗病毒合劑,請問是否合理,其它有沒有需要特別要檢查的,謝謝.補充:小孩只發燒,其它無任何癥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小孩發燒且驗血結果有多項異常,醫生開具了退燒藥、消炎藥和抗病毒合劑。這種用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包括疾病類型、癥狀、孩子的身體狀況等。 1. 疾病判斷:發燒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常見于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和百分比降低也可能提示病毒感染,但還需排除其他特殊情況。 2. 用藥合理性: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消炎藥如阿莫西林能對抗細菌感染;抗病毒合劑有助于抑制病毒復制。 3. 檢查必要性:目前的檢查可能不夠全面,如有必要,還可檢查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以更準確判斷感染類型。 4. 后續觀察:密切觀察孩子體溫變化、精神狀態、飲食情況等。 5. 注意事項:讓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內通風。 總體來說,醫生的用藥有一定依據,但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病情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復診。
2025-01-23 00: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上述情況屬于腋窩溫度的話應該屬于低熱建議你最好還是及時帶孩子就診全面檢查看看,可以選擇血常規化驗看看炎癥細胞是否升高,積極對癥治療,應該問題不大,上述體溫肯定不正常的注意觀察看看,積極對癥治療
2016-02-19 10: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發熱(fever)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于一定范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癥狀,可不認為病態。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為36~37℃(下文中體溫度數均指腋溫);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為37℃。喂奶、飯后、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左右,甚至偶達38.0℃,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饑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于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為35℃以下,臨床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即采取保暖措施。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為5、3、2分鐘),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近似。測腋溫應以5分鐘為準,不宜超過10分鐘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 臨床上按體溫高低分為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為標準):①低熱:41℃。 中醫學認為,小兒發熱主要是由于外感溫熱邪毒,邪熱亢盛所致。因此,中醫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多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用于小兒發熱的中成藥很多,應該根據什么選擇不同的中成藥呢? 小兒發熱是臨床的一個常見癥狀。引起發熱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所導致的發熱,也有其它因素導致的發熱。中醫治病很重視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病因和臨床癥狀,采用不同的治法。同是一個發熱癥狀,因其病因不同,臨床伴隨癥狀亦隨之有別。所以,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中成藥。 對小兒發熱初起,臨床主要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者,即中醫所說的邪熱在表階段,中藥應選擇清熱解表劑。常用藥有小兒感冒沖劑、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金丹片、桑菊銀翹散、小兒清熱靈、妙靈丹等。 對發熱持續較高的患兒,且伴有一些全身癥狀,如頭痛、嘔吐、乏力、口渴、大便干燥、尿黃、舌紅苔黃等,屬中醫邪熱亢盛階段,中藥應選擇清熱解毒之力較強之品。常用藥有小兒牛黃散、小兒羚羊散、紫雪散、至圣保元丹、清開靈口服液、小兒清熱散等。 對高熱不退,伴有頭痛、煩躁、高熱驚厥或神昏者,中藥應選擇清熱解毒,鎮驚熄風之劑。常用藥有小兒急驚粉、牛黃清宮丸、回生救急散、牛黃抱龍丸、安宮牛黃丸等。 對小兒發熱后期,體溫漸退,其它癥狀好轉,但仍有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口渴、便干尿黃者,中藥應選擇滋陰清熱之劑。常用藥有青蒿鱉甲片、養陰清肺膏等。 總之,小兒發熱時可根據不同疾病和不同癥狀,選擇適當的中成藥治療。但小兒熱勢較高時,多數中成藥不能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臨床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應用其它退熱方法,如物理降溫、西藥降溫等。對感染所致的發熱,可根據不同病原體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或其它藥物治療。
2016-02-19 01: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上感是上呼吸道粘膜受損的一組綜合的癥狀。寶寶的這種情況應該是感冒了現象。瑞芝清又叫尼美舒利,是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等等作用。一般到體溫超過38.5度就可以服用來進行退燒的。寶寶可以服用一點利巴韋林顆粒等等抗病毒的藥物繼續治療。如果體溫超過38.5度就服用一點瑞芝清。平時應該多喝水,注意保暖及房間的空氣新鮮。
2016-02-19 01:2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尤肇俊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寶寶,8個月。連續三天都發熱,可能寶寶有炎癥。寶寶還小,又連續三天發熱,建議您還是帶寶寶去醫院看一下,先不要吃瑞芝清了。
2016-02-18 21:5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