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飯后食物反流等癥狀是什么問題,需做何檢查?
我經常長期飯后食物反流,有時吐酸水,胃部脹氣,噯氣,還有經常便秘,要靠要物才能排便,請問我這是什么方面的問題,要做哪些檢查?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長期飯后食物反流、吐酸水、胃脹、噯氣、便秘,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不良、胃腸動力不足、腸道菌群失調等原因所致。需要進行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測、腸鏡、腹部超聲、胃腸動力檢查等。 1.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可表現為燒心、反流。檢查方法主要是胃鏡。治療常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莫沙必利等。 2.胃炎:多種因素引起胃黏膜炎癥。常有上腹疼痛、腹脹等。確診依靠胃鏡及病理檢查。藥物如泮托拉唑、硫糖鋁、多潘立酮等。 3.消化不良:飲食不當、胃腸功能弱等引起。會有胃脹、噯氣。一般無需特殊檢查,可試用健胃消食片、復方消化酶等改善。 4.胃腸動力不足:胃腸蠕動減緩。癥狀包括食物潴留、便秘。可通過胃腸動力檢查診斷。用藥如西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5.腸道菌群失調:菌群失衡影響腸道功能。出現便秘等。檢查有糞便菌群分析。可補充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 出現這些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同時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刺激性食物。
2025-01-23 04: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治療原則是減少胃內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1)減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間,病人處于水平位及頭低腳高位時,所以應將床頭抬高使床頭至床尾有一個斜形坡度,這樣即使反流也能較快消除。囑病人睡前不再進食,晚餐與入睡的間隔應拉長,大于3小時。每餐后讓病人處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進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藥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減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賽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氫氧化鋁凝膠10ml,每日3次口服,能減少胃酸的刺激。(3)改善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鐘服用胃復安或嗎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壓力,加速胃的排空,減少反流。也可用西沙比剎(Cespside)這種新胃腸動力藥。(4)一般護理:本病一般預后良好。護士應幫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時生活中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減少復發,減輕癥狀。
2016-02-20 07: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