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伴腺肌瘤致子宮肥大,能否不切子宮
趙院長:您好!我想請問您我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癥,體內又有腺肌瘤,引起子宮肥大,醫生建議要切除子宮,您說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切除,病史: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腺肌瘤導致子宮肥大,是否能避免子宮切除,取決于多種因素,如病情嚴重程度、癥狀表現、患者年齡、生育需求、治療意愿等。 1. 病情嚴重程度:若病變范圍較小,癥狀較輕,可嘗試保守治療。但如果病情嚴重,子宮結構和功能嚴重受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切除子宮。 2. 癥狀表現:如果患者主要是痛經、月經過多等癥狀,通過藥物能有效控制,可不切子宮。若癥狀難以忍受且藥物無效,可能要考慮手術切除。 3. 患者年齡:年輕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應盡量保留子宮,采取藥物或保守手術治療。年齡較大且無生育需求者,切除子宮可能更徹底解決問題。 4. 生育需求:有生育計劃的患者,會優先選擇保留子宮的治療方案,如藥物治療、病灶切除術等。 5. 治療意愿:患者對保留子宮的意愿強烈,醫生會綜合評估,在可行的情況下選擇非切除子宮的治療方法。 總之,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伴腺肌瘤致子宮肥大的患者,治療方案應根據個體情況綜合判斷,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2025-01-21 20: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是子宮肌腺瘤的情況,并且有嚴重的癥狀,這個情況,藥物控制效果很差的根據你的情況看,手術是可以的,要是你吃藥,也只能吃吃止痛藥,效果不是很好的,并且你的癥狀已經很嚴重了,要是你沒有生育要求了,可以切除子宮,根治這個疾病的
2016-02-20 08: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藥物治療可以使子宮縮小、癥狀緩解,但藥后容易復發。因此,適用于近絕經期患者、有生育要求或有子宮切除禁忌癥者。藥物治療無效者,傳統治療根治方法,只有子宮全切。
2016-02-20 06: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從你的報告描述上看,不能確診一定是腺肌瘤,也有可能是子宮肌瘤的。不清楚你是否伴有痛經的癥狀?腺肌瘤通常合并有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情況的。子宮肌瘤是雌性激素依賴性腫瘤,腺肌瘤是子宮內膜異位到肌瘤形成的病灶,都是良性的,不嚴重的。如果你現在沒有什么不適的癥狀,建議觀察下,定期3-6個月復查,如果出現了明顯的不適癥狀,或是心里負擔較重,要考慮早治療。對于子宮肌瘤或是子宮腺肌瘤的治療,非侵入性的超聲消融治療是首選的方式,它是利用超聲波可透過人體組織,并能聚焦在特定靶區的特性,將能量聚集到足夠的強度,可以達到瞬間高溫,破壞靶區組織破壞病變組織,病變區域外的組織則沒有損傷。整個治療過程無創傷、不出血、不需麻醉,真正實現從體外治療體內的腫瘤,殺滅腫瘤組織。
2016-02-19 22: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這種病到目前為止仍屬于醫學界的難治病之一,好多人把它稱為不是癌癥的癌癥,也反映它給病人造成的痛苦和難治程度.手術治療只能以切除子宮或卵巢為代價,且術后復發率高,切除子宮后還可造成血糖,血脂增高,內分泌功能紊亂,更年期癥狀加重,性功能減退等一系列癥狀.一些含激素類的藥物雖然可以起到暫時抑制異位內膜生長或不進展的作用,但停藥后復發率高.2者均不是治療此病的理想方法,非手術的超聲介入治療方法是治療腺肌癥的理想方法,可以保全子宮,殺滅絕大部分異位內膜,使痛經的癥狀明顯減輕,不住院,隨治隨走.
2016-02-19 15: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