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腳痛無法行走、腳底麻木、睡眠不佳,懷疑痛風,可能與尿酸代謝異常、關節損傷、飲食不當、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等有關。 1.尿酸代謝異常: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引發炎癥和疼痛。 2.關節損傷:長期過度使用關節、外傷等,使關節易受尿酸鹽侵襲。 3.飲食不當: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等攝入過多,可升高血尿酸水平。 4.遺傳因素:部分人存在遺傳易感性,更容易患痛風。 5.生活習慣:長期熬夜、缺乏運動、頻繁飲酒等,會影響代謝功能。 總之,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檢查明確診斷。改善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飲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治療上可能會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秋水仙堿、別嘌醇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2025-01-24 02: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痛風的診斷典型的痛風容易診斷.有痛風素質,家庭史,常見于下肢遠端的跖趾齹內側面,半夜發作,劇痛,白天好轉,秋水仙堿有特效.尿路結石史,高尿酸血癥和高尿酸酸尿癥.慢性痛風的診斷依據是病史和痛風石,但很少有痛風患者均有上述癥狀.可采用下述診斷標準:(1)血尿酸男性>417μmol·L-1;女性>357μmol·L-1.(2)有痛風石.(3)關節內找到尿酸鈉結晶或組織內有尿酸鈉沉積.(4)有兩次以上發作.(5)有典型的發作突然起病,夜劇晝緩,局限于下肢遠端.(6)秋水側堿治療48h內緩解.上述標準中有兩項符合即可診斷為痛風建議先確診,再選擇治療方法,可先保守治療
2016-02-21 06:4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癥狀 由于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癥.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母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于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 控制嘌呤藥物 由于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藥物控制.常用藥物分兩類:- ——減少尿酸合成 別嘌醇片(Allopurinol100mg),亦作別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于治療減低血中尿酸濃度.這種可以與“嘌呤”衍生物復合的藥品,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并加重關節炎.故在發炎時,應該停止使用. ——增加排出尿酸 丙璜舒(probenecid) 尿酸排泄劑的作用機制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少血中尿酸的濃度,最終減少尿酸鹽沉積在軟組織里,減少痛風炎的發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統結石,血液失沖,化療及癌腫引起的尿酸癥. 苯溴香豆酮(benzbromazone).
2016-02-20 21: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繼發性痛風的臨床表現:以高尿酸血癥為主,痛風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往往被原發病所掩蓋,大多繼發于腎臟病,高血壓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由于病程短,痛風的臨床未及表現.由于核酸代謝旺盛,或排泄受阻,所以血尿酸往往較原發性痛風為高.痛風的癥狀一般是半夜或清晨急性發作,有發熱,頭痛,口干口苦關節紅腫熱痛等癥狀,早期多累計足跟,指,趾等中小關節,晚期或見關節腫大,畸形,僵硬,耳輪,指間,指掌處呈現黃白色痛風或破潰形成瘺管1:處方:黃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靈脾,萆薢,當歸,棗仁,茯苓各9克,防風,細辛,獨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用法:水煎,日1劑,服3次療效:服藥1個月,可獲痊愈2:處方:當歸,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細辛各20克,白酒2000毫升.用法:藥研細,布包浸酒內10天,每服30毫升,日2次,25天為1療程.每療程間歇5天.療效:用藥1-2療程,有效率達100%
2016-02-20 19: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痛風痛風的定義是人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就叫痛風.痛風癥狀 由于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癥.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母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于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于下肢.痛風治療 控制嘌呤藥物 由于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藥物控制.常用藥物分兩類:- ——減少尿酸合成 別嘌醇片(Allopurinol100mg),亦作別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于治療減低血中尿酸濃度.這種可以與“嘌呤”衍生物復合的藥品,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并加重關節炎.故在發炎時,應該停止使用. ——增加排出尿酸 丙璜舒(probenecid) 尿酸排泄劑的作用機制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少血中尿酸的濃度,最終減少尿酸鹽沉積在軟組織里,減少痛風炎的發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統結石,血液失沖,化療及癌腫引起的尿酸癥. 苯溴香豆酮(benzbromazone). 常用消炎藥物 急性痛風可以服用 雙氯芬酸鈉,又名二克氯吩鈉(DiclofenacSodium)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25mg每日二至三次餐后,每次一至二片.胃病者遵照醫生指示服用. 希樂葆(celecoxib)200mg 每日一至二次餐后,每次一粒.心臟病人及胃病者必須遵照醫生指示服用. 秋水仙堿為過時藥物,對肝臟損傷比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在急性痛風期間,不應增加控制普林藥物的份量,否則增加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2016-02-20 12: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