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周胎兒右肺陰影疑是先天性病變,大人怎么辦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等):,25周+-去做三維彩超檢查,說BB右肺有44mm*32mm有陰影,(疑是:先天性肺囊腺瘤樣病變(2型))其他一切正常,,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們大人應怎么辦,要不要注意什么?,曾經治療情況及是否有過敏、遺傳病史:,無,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胎兒在 25 周左右三維彩超檢查發現右肺有陰影,疑似先天性肺囊腺瘤樣病變(2 型),大人應保持冷靜,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后續檢查,注意自身飲食和休息,關注胎兒狀況,并了解相關治療和預后情況。 1. 后續檢查:需要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復查超聲,監測陰影的變化,還可能要進行磁共振等更詳細的檢查,以明確診斷和評估病情。 2. 飲食調整:保證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蛋類、新鮮蔬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3. 休息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適當進行輕松的活動,如散步。 4. 胎兒監測:學會數胎動,了解胎兒的活動規律,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5. 心理調節:面對這種情況,可能會感到焦慮,要積極調整心態,與家人和醫生充分溝通,獲取支持和幫助。 6. 知識儲備:通過正規渠道了解先天性肺囊腺瘤樣病變的相關知識,為后續可能的治療和護理做好準備。 總之,遇到這種情況,大人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做好各項工作,為胎兒的健康努力。
2025-01-23 19: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建山
隆安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民族醫學特色專科
-
您好,肺部腫瘤一般采取手術治療,化療在手術后傷口愈合好后,可進行。但是單純化療有很大的副作用,常會引起嘔吐,脫發,厭食,白細胞降低,免疫力下降等癥狀,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大量的正常細胞,從某種程度上講,反而促進了癌細胞的生長.可以同時配合服用抗腫瘤的中成藥口服液,服用方便,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控制預防復發轉移.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補充營養。治療肺部腫瘤手術的醫院最還好是正規腫瘤醫院,收費比較合理,醫療技術也比較高,祝早日康復。
2016-02-21 03: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支氣管類癌又稱類癌型腺瘤占原發性腫腫瘤的1%~7%,占支氣管腺瘤的80%~90%。好發于大的支氣管。來自支氣管壁的kulchitsky細胞。80%為中央型,只有1/5發生在亞段以下的周圍支氣管。腫瘤傾向于支氣管粘膜下生長。若向管腔內生長,則多形成表面光滑、血管豐富的息肉樣腫塊,阻塞管腔,可引起阻塞骯氣腫,肺不張或肺炎,甚至肺膿腫;若向管壁內、外生長,則可形成典型的啞鈴狀腫塊。本瘤多數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淡紅色,與周圍肺組織分界清楚,易與肺剝離。亦可突破包膜呈浸潤性生長。不典型類癌患者70%有局部淋巴結、肝或骨轉移,而典型類癌遠處轉移率低于5%。
2016-02-20 22: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支氣管腺瘤為起源于支氣管粘液腺體、腺管上皮或粘膜下的細胞的一組良性腫瘤,但有惡變傾向。常發生于30~50歲,平均45歲。男女發病率相仿。支氣管腺瘤的確診年齡較支氣管癌早。癥狀隨腫瘤生長部位和支氣管腔有否阻塞,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而異。發生出肺的邊緣部多無癥狀,常在X線檢查時發現。若發生于較大的支氣管,初期即出現刺激性干咳,反復痰血。腫瘤增大,可發生局部阻塞性肺氣腫和局限性固定哮鳴音。管腔全部阻塞,可出現肺不張。阻塞遠端的肺繼發感染,可發生肺炎、肺膿瘍或支氣管擴張。由于腺瘤為良性,故癥狀存在時間較長,有的長達5~15年才確診。若發生惡變轉移,其癥狀與其他癌腫轉移相似。少數支氣管類癌患者可出現陣發性皮膚發紅、腹痛、腹瀉、哮喘和心動過速等類癌綜合征,或向心性肥胖、高血壓、水腫、乏力、低血鉀性堿中毒及色素沉著等異位ACTH綜合征表現。病理變化
2016-02-20 21: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遺傳病? 人類遺傳病也稱基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人類生殖細胞或受精卵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而導致個體發育異常的臨床疾病。相應神經系統遺傳病(genetic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s)即指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缺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其不同于非遺傳性神經系統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