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蛔蟲病,如何讓蛔蟲排出及判斷死活?
本次發病8天,住院7天,劇烈疼痛5天.每天兩次,每次持續1到2個小時,伴有嘔吐,現在有2天沒有痛,當是B超顯示蛔蟲還在膽道之中.請問怎么樣才能讓蛔蟲出來或者怎么樣能夠判斷蛔蟲是死還是活的?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膽道蛔蟲病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要讓蛔蟲排出或判斷其死活,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癥狀表現、檢查方法、治療手段、日常護理、預防措施等。 1. 癥狀表現:持續劇烈疼痛、嘔吐減輕或消失,可能提示蛔蟲狀態變化。 2. 檢查方法:可通過 B 超、CT 等影像學檢查,觀察蛔蟲的形態、位置及活動情況。 3. 治療手段:使用解痙鎮痛藥如山莨菪堿、阿托品等緩解膽道痙攣;驅蟲藥如阿苯達唑、甲苯咪唑等促進蛔蟲排出。 4. 日常護理:清淡飲食,避免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休息。 5. 預防措施: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吃未洗凈的蔬果。 總之,膽道蛔蟲病的處理需要綜合考量,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重日常預防。
2025-01-22 14: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單純膽道蛔蟲癥用非手術療法,大多在1周內痊愈.疑有多數蛔蟲進入膽道和有嚴重并發癥時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主要措施是解痙止痛,促使蛔蟲排出及預防或治療感染.中藥療法:以安蛔祛蟲.針刺療法:迎香透四白,用捻轉法.人中用震顫法.單純膽道蛔蟲癥用非手術療法,大多在1周內痊愈.疑有多數蛔蟲進入膽道和有嚴重并發癥時需手術.非手術療法主要措施是解痙止痛,促使蛔蟲排出及預防或治療感染.中藥療法:以安蛔祛蟲為目的.針刺療法:迎香透四白,用捻轉法.人中用震顫法.抗生素:慶大霉素,甲硝唑(滅滴靈)及紅霉素等用以預防和控制感染.手術方法為切開膽總管取蟲,并作膽總管引流.
2016-02-21 08: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膽道蛔蟲癥(biliarytractascariasis,biliaryascariasis)是腸道蛔蟲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多見于6-8歲學齡兒童,農民和晚期孕婦.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并鉆入膽道而出現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療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編輯本段]病因病理 蛔蟲成蟲寄生于小腸中下段,當人體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亂,如高熱,腹瀉,饑餓,胃酸度降低,飲食不節,驅蟲不當,手術刺激等,均可激惹蟲體異常活動,上竄膽道;加之蛔蟲有喜堿厭酸,有鉆孔習性,在膽管炎,結石及括約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蟲鉆膽.竄入膽道者80%在膽管內,可為1~100余條.蛔蟲進入膽道后,其機械刺激,引起括約肌強烈痙攣收縮,出現膽絞痛,尤其部分鉆入者,刺激癥狀更頻發,在其完全進入膽道或自行退出,癥狀可緩解或消失.進入膽道的蛔蟲大多數死在膽道內,其尸體碎片,角皮,蟲卵將成為以后結石的核心.蛔蟲鉆入膽道所引起的膽管阻塞是不完全的,故甚少發生黃疸,主要是蛔蟲帶入的細菌導致膽管炎癥,且可引起急性重癥膽管炎,肝膿腫,膈下膿腫,膽汁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膽道出血,中毒性休克,以至死亡[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多有不當驅蛔蟲史或有全身及消化道紊亂史,曾有便,吐蛔蟲史.本病初發時劇烈腹痛與體征不成比例,出現并發癥時則癥狀體征復雜,應仔細分析. (一)癥狀 1.腹痛常為突然發作的劍突下鉆頂樣劇烈絞痛,病人面色蒼白,坐臥不寧,大汗淋漓,彎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絞痛時可向右肩背部放散,但也可突然緩解.腹痛多為陣發性,間歇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疼痛過后,可如常人安靜或戲耍,或精神萎糜.這種癥狀是膽道蛔蟲病的特點,有助診斷.絞痛常因蟲體嵌頓于括約肌處或多數成蟲絡繹進入膽道所致,甚至絞痛頻頻發作,難以緩解.當括約肌疲勞,松弛,蛔蟲全部進入膽道或退出膽道,暫時靜止時,癥狀可暫時緩解.出現膽道感染時,則腹痛持續.當合并肝膿腫時,可有肝區,腰背部脹痛.合并急性胰腺炎時,腹痛可擴展到上腹中部,左上腹及腰背部.若蛔蟲致膽道穿孔,可出現全腹持續劇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當蛔蟲引起膽道出血時,可有上腹爆炸性疼痛,輕度黃疸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三聯征.膽道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敗血癥等.[美食中國] 2.惡心嘔吐常有發生,多在絞痛時,相伴發生,吐出物中可含膽汁或黃染蛔蟲.有的為“干嘔”,病人不能正常進食. 3.全身癥狀早期無明顯發冷發熱,當并發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時可有發冷發熱和黃疸.如并發肝膿腫,膈下感染,敗血癥等,則出現寒戰高熱,甚至中毒性休克等. (二)體征 早期雖然上腹絞痛,但腹軟或僅上腹深在輕微壓痛,無肌緊張,與其他急腹癥顯著不同.晚期如出現肝,膽化膿性感染,腹膜炎,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或可觸及腫大而有壓痛的肝臟,膽囊等.由于膽道蛔蟲堵塞或膽石并存,或肝臟中毒性損害,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疸.[編輯本段]化驗檢查 早期白細胞及中性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當出現合并癥時則顯著增高,嗜酸白細胞多增高. 嘔吐物,十二指腸引流液,膽汁或糞便中可查見蛔蟲蟲卵. 合并胰腺炎時,血,尿液粉酶可升高. 敗血癥時,血培養可為陽性. 后期可有肝功損害和繼發性貧血. [編輯本段]診斷和鑒別 根據有不良驅蟲等病史,和上腹陣發性絞痛而檢查僅有上腹偏右輕微壓痛,并無肌緊張的“癥征不符”的特點,結合嘔吐物中有黃染或有環形壓痕的蛔蟲,多可作出診斷.對可疑,不典型病例,可作如下檢查:①十二指腸引流液鏡檢查有無蟲卵;②鋇餐檢查可能見到十二指腸內蛔蟲陰影,且此透明影指向十二指腸乳頭處;靜脈膽道造影,可發現膽管內有蟲體條狀影;③B型超聲波可見膽道內典型的蛔蟲聲像圖等.均可確診.如有并發癥,則應與膽囊炎膽石癥,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急性穿孔,腸蛔蟲病,泌尿系結石,腸痙攣等鑒別,對上述諸病之鑒別,只要仔細詢問膽道蛔蟲病早期的“癥征不符”的特點和絞痛忽起忽止,止后若無其事的特征,雖因并發癥的出現而掩蓋,也是能夠作出正確診斷的. [編輯本段]治療 采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多可治愈,僅少數伴有嚴重并發癥者需手術治療. (一)中西醫結合治療 1.解痙止痛針刺:鳩尾,上脘,足三里,太沖,肝俞,內關等穴,宜配合應用.亦可用耳針肝膽,交感,神門,腎上腺等穴,或埋針,或施電興奮,均有良好效果. 常用藥物有:阿托品,654-2等一次性肌注或靜脈注射,可解除平滑肌痙攣所引起的絞痛.絞痛劇烈,在診斷明確時可配合應用杜冷丁,異丙嗪,苯巴比妥等. 2.驅蟲排蟲 烏梅丸(湯)和膽道驅蛔湯加減等作驅蟲治療有較好效果.主藥烏梅的作用是使膽汁偏酸,增加膽汁分泌量,對蟲體有麻痹和抑制作用,使Oddi括約肌松弛.沿用至今,收效良好.也有用阿斯匹林0.5,3次/日和食醋100~150ml,加溫水服,等等.均可制蛔.排蟲可用膽道排蟲湯,效果較滿意.此外,還可用33%~50%硫酸鎂10ml,3次/日.癥狀消退后,仍須堅持利膽排蟲1~2周,同時用甲苯咪唑200mg頓服,或驅蛔靈,氧氣驅凈腸道蛔蟲,直至糞便蟲卵轉陰. 3.消炎利膽 病初可暫不用抗生素,如并發膽道感染則使用抗生素.膽道排蟲湯也可抗炎,感染重時可加用清熱解毒藥.同時給予去氫膽酸,膽酸鈉,消炎利膽片等. 4.維持營養,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對膽道感染者,全身中毒癥狀嚴重,或腹痛,嘔吐頻繁或出現并發癥者,應予以禁食,輸液,給予維生素,并根據血化學補充有關電解質和維持酸堿平衡的藥物.必要時給予氨基酸,輸血,血漿等. 5.經纖維十二指腸鏡,置于圈套器將蛔蟲體套住后取出,對嵌頓在十二指腸乳頭或鉆入膽總管內的蛔蟲均可取出. (二)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①本病合并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非手術治療中病情惡化者;②本病合并肝膿腫,膽道出血,腹膜炎,敗血癥,中毒性休克者;③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或膽道蛔蟲與結石并存者;④非手術治療5~7天不能緩解并有病情惡化者. 基本手術方式為膽總管探查,取凈肝內外膽管中蛔蟲或結石,引流膽管,以減輕中毒癥狀.膽囊一般勿需切除,除非病變嚴重,或為蛔蟲侵入者,應切除膽囊.情況不允許者應行膽囊造瘺.對所出現的有關并發癥均應作相應處理.[編輯本段]并發癥 一,膽道細菌性感染 膽道蛔蟲病患者如果腹痛等癥狀不緩解,則提示有并發膽道細菌性感染. 二,化膿性膽管炎與蛔蟲性肝膿腫 蛔蟲全部鉆入肝外或肝內膽管后可引起化膿性膽管炎與蛔蟲性肝膿腫,患者出現發熱,局部腹膜刺激征,肝臟進行性腫大與壓痛,白細胞顯著增多等. 三,膽道出血 個別病例并發膽道大量出血,出現便血或兼有嘔血等癥狀. 四,膽道穿孔 五,中毒性休克,敗血癥等
2016-02-21 03: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膽道蛔蟲癥多發于兒童和青壯年女性較多見大多數病人有腸道蛔蟲癥吐蟲或排蟲史部分病人有過近期驅蟲治療.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膽道及Oddi括約肌痙攣緩解疼痛排出鉆入膽管內的蛔蟲預防和治療感染及驅蛔治療阿托品:阿托品為抗膽堿能藥物可解除平滑肌痙攣成人每次0.5~1.0mg皮下注射;兒童每次每千克體重0.01~0.03mg阿托品可抑制腺體分泌引起口干舌燥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跳加速瞳孔散大眼壓升高用藥過多可使皮膚潮紅精神興奮煩躁不安譫語驚厥重者則呈抑制狀態山莨菪堿(654-2)亦為抗膽堿能藥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膽管痙攣并有鎮痛作用毒性較小抑制腺體分泌及擴瞳作用較弱阿苯達唑(腸蟲清):為廣譜高效驅蟲藥干擾蟲體對葡萄糖及多種營養物質的吸收使蟲體衰竭死亡成人1次口服400mg即可 針刺療法:針刺鳩尾上脘足三里太沖肝俞內關諸穴可解痙止痛;針刺肝俞膽俞足三里使膽囊收縮膽汁排出量增加和膽管內壓增高;針刺內關可止嘔太沖穴位小劑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痙作用優于注射常規劑量阿托品有顯著的效果耳針可針刺肝膽交感及神門有很快的解痛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收縮膽管而排出蟲體 中藥利膽引流茵陳蒿湯加黃連銀花有利于增加膽汁排出量增強膽囊收縮松弛括約肌還有消炎作用蛔蟲病一般預后良好有膽道蛔蟲病患者可影響健康.祝你早日健康!!
2016-02-21 01: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小容 主治醫師
漢川市脈旺鎮衛生院
一級
結核科
-
1.非手術療法:中西醫結合,解痙止痛,消炎利膽,排蛔,并驅除腸道蛔蟲為主要目標.也可在內鏡直視下取蛔蟲.2.手術治療:經非手術治療3-4天無效且癥狀加重,有明顯并發癥,即行膽總管探查取蟲,引流膽汁.膽囊壞疽者切除膽囊,膽道出血者可行肝固有動脈結扎術.有其他并發癥時做相應處理.術中,術后均須考慮驅除腸道蛔蟲,以防復發.用藥:膽道蛔蟲診斷明確,首選給予解痙止痛,用A中阿托品+哌替啶,肌注,消炎,用A中抗生素藥物,如:氨S+慶大+甲硝唑,如感染嚴重時可用B中抗生素,給予利膽,選用A或B中任何一種驅蟲藥.按以上用藥大多膽道蛔蟲可經非手術療法治愈.另外,平時有腸道蛔蟲病時,要定期選用A或B中任何一種驅蛔藥給予驅蛔治療,預防膽道蛔蟲病.針灸治療:針灸配合內服烏梅湯治療,特別是在早期,更有肯定的效果.取穴主穴:分兩組.1,中脘透梁門,大橫;2,膽俞,脾俞配穴:迎香透四白,至陽,期門,太沖,足三里
2016-02-20 22: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