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創傷泛白一月,擔心口腔癌,曾有少量吸毒史,咋回事?
你好醫生,最近覺得口腔內出現相應的類似創傷和上層出現開始泛白,已有一個月了!今天無意百度看到口腔癌和我的癥狀很相似,主要看網上說損傷超過2周基本就病變了!我想知道我這樣是不是幾乎就算是差不多肯定是了?本想直接就醫因近期有過吸毒史(量不多屬于偶爾一年大概2-3)。沒敢去!不知道吸毒完后上醫院檢查會帶來什么影響不過我口腔我自己感覺是檳榔,之前吃多了。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口腔出現創傷泛白持續一月,有吸毒史,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口腔黏膜損傷、感染、不良刺激、口腔癌等。 1. 口腔黏膜損傷:檳榔食用過多可能導致口腔黏膜受損,出現創傷和泛白。這種損傷通常在去除刺激因素后可逐漸恢復。 2. 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也會引起口腔內的異常,可能伴隨疼痛、紅腫等癥狀。 3. 不良刺激:長期嚼檳榔是口腔癌的重要誘因之一,會使口腔黏膜反復受損,增加癌變風險。 4. 口腔癌:雖然不能僅憑癥狀確診,但長期不愈的口腔創傷且有泛白,不能完全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5. 其他因素:體內維生素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導致類似癥狀。 總之,僅憑癥狀難以明確病因。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口腔科就診,進行詳細的檢查,如口腔黏膜涂片、病理活檢等,以確定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1-23 11:2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口腔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10種癌癥之一,主要發生于40歲以上的人。口腔癌如能早期發現,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口腔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預后不良。早期發現口腔癌的關鍵是自我識別“癌前病變”,特別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癌”的特點。 口腔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不是癌,是指那些臨床及組織學有改變并具有癌變傾向的病變。目前公認的有白斑、赤斑、粘膜下纖維變性、粘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癥、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交界痣等。口腔粘膜扁平苔蘚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等也有可能癌變。其中白斑、口腔粘膜扁平苔蘚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為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凡發現上述病變,應及時就診。 癌前病變高危相是指癌前病變中那些在臨床及組織學上處于癌變的臨界線上的表現征相。嚴格地說,它仍然不是癌,在組織學上與早期癌有質的區別。高危相的特征包括:發病部位在高危區的舌邊緣、舌腹、口底、口角內側三角區及軟腭復合區;折色斑紋或斑塊中出現紅斑及紅白相間顆粒;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去除刺激因素2-3周,或經合理治療3-4周后毫無改善者。發現高危相應做組織病理活檢,明確診斷。 口腔早期癌早期口腔癌的表現可分白色病變、紅色病變、潰瘍、硬結及牙周病變等。口腔粘膜鱗狀細胞癌常在白斑的基礎上發生。如果在白斑上出現一塊紅色的糜爛區、硬結或潰瘍,可能已是口腔癌了。紅色病變包括紅斑、“顆粒肉芽狀創面”、“桑葚狀糜爛間雜有角化”、“高粱米粒樣斑點”等顆粒紅斑,都預示著口腔紅斑中就查出20例口腔癌。老年人口腔中一個長期不愈合的潰瘍,特別是邊緣稍高起者應想到癌。但應與舌邊被牙齒磨擦形成的“褥瘡性潰瘍”相區別,方法是磨去陡峭的牙尖,或拔掉殘齒,觀察2周,潰瘍愈合,即可排除。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常是牙齦癌的表現。如果牙齦出血治療效果不好,或拔牙后創口不愈,或有肉芽組織從創口長出,則應做活檢確診,萬萬處理方法不可大意。按瘤腫的大小、部位、有沒有經淋巴或血管轉移等確定瘤腫所屬的性質和階段有需要時,按不同的性質和階段作出相應治療,例如化療,電療或進行切除手術預防方法要避免致癌的因素:不要吸煙不要進食過熱的食物避免暴曬不要長期過量喝酒如假牙不合戴,便要找牙科醫生調校或改配另一副合適的假牙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例如:保持身心愉快有充分休息有均衡飲食有適當運動不可大意。
2016-02-21 20: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上火引起的.具體建議在當地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下降火的藥物試試.可考慮食療去火.用白糖水煮梨.食其汁肉.也可將新鮮的梨去皮.剖開去核.加入適量冰糖.放入鍋中隔水蒸軟即可食用.再就是服用清熱解毒藥物如上清丸等藥物調理.
2016-02-21 16: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性別?有過不潔性行為沒有?你吸煙喝酒嗎?你這么年輕,口腔癌的可能小。上口腔科檢查,可能只是某種感染。
2016-02-21 05: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一、長期嗜好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煙、飲酒史,而不吸煙又不飲酒者口腔癌少見。印度Trivrum癌腫中心1982年治療234例頰粘膜癌,其中98%有嚼煙葉及煙塊史。世界上某些地區,如斯里蘭卡、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等地的居民,有嚼檳榔或“那斯”的習慣。 咀嚼檳榔等混合物能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細胞分裂活動增加,使口腔癌發病率上升。美國Keller資料顯示吸煙不飲酒或酗酒不吸煙者口腔癌發病率分別是既不吸煙也不飲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煙、酒嗜好者的發病率是不吸煙也不飲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證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粘膜。 二、口腔衛生差 口腔衛生習慣差,為細菌或霉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于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細胞處于增生狀態,對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種種原因可能促進口腔癌發生。 三、異物長期刺激 牙齒根或銳利的牙尖、不合適的假牙長期刺激口腔粘膜,產生慢性潰瘍乃至癌變。 四、營養不良 有人認為與缺乏維生素A有關,因為維生素A有維持上皮正常結構和機能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而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人口統計學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A低的國家口腔癌發病率高。維生素C缺乏尚無資料證明與口腔癌有關。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鐵量低。總蛋白和動物蛋白攝取量不足可能與口腔癌有關。鋅是動物組織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鋅缺乏可能導致粘膜上皮損傷,為口腔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粘膜白斑與紅斑 口腔粘膜白斑與增生性紅斑常是一種癌前期病變。Silveman等報道257例口腔粘膜白斑病,平均追蹤7.2年,45例經活檢證實為鱗癌(17.5%),經以往報道的0.13%~6%高。因此不論口腔粘膜白斑病病程多長及其良性表現,均需長期隨訪以便早期發現癌變。據國內口腔粘膜白斑防治科研協作組1980年普查報道,中國人白斑患病率為10.47%。雖白斑癌變者甚少約為3%~5%,但舌是白斑的好發部位,白斑癌變的舌癌在舌癌中可占1.6%~23%。Silverman等還指出癌前變除粘膜白斑病外,增生性紅斑更危險,其惡變幾達白斑病人的4倍。有作者認為紅斑實際上已是早期癌,其紅色是腫瘤血管生成及機體對腫瘤發生免疫反應的結果。Kramer等報道舌和口底白斑病人,平均隨4.3年,癌變占15%,且紅白斑變比白斑的高5倍。對紅白斑病變取活檢應盡可能從紅斑區取材,此區陽性率較高。供參考。
2016-02-21 03: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