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面神經炎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常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血管功能障礙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阿昔洛韋、潑尼松、維生素 B12 等。阿昔洛韋用于抗病毒,潑尼松能減輕炎癥反應,維生素 B12 有助于神經修復。使用藥物需遵醫囑。 2.物理治療:包括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退。 3.中醫治療:針灸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中藥調理可根據個體情況,選用祛風通絡的方劑。 4.康復訓練:如表情肌訓練,可幫助恢復面部肌肉功能。 5.手術治療: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行面神經減壓術等手術。 面神經炎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盡早就診,遵循醫生建議,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注意休息和保暖,以促進康復。
2025-01-25 11: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因為我自己的孩子也得過面神經炎,所以對面神經炎的治療方式知道的很多。面神經炎臨床見周圍性面癱。可見于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多為單側,雙側者甚少。發病與季節無關,通常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可于數小進內達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天患側外耳道耳后乳突區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時發現或被他人發現口角歪斜。檢查可見同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因眼輪匝肌癱瘓,眼裂增大,作閉眼動作時,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而眼球則向外上方轉動并露出白色鞏膜,稱現象。下眼瞼外翻,淚液不易流入鼻淚管而溢出眼外。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被牽向健側。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動作,鼓腮進病側口角漏氣,進食及嗽口時湯水從病側口角漏出。由于頰肌癱瘓,食物常滯留于齒頰之間一般預后良好,通常于起病周后開始恢復,月內痊愈。約病例可完全恢復,不留后遺癥。但個月以上未見恢復者則預后較差,有的可遺有面肌痙攣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現為病側鼻唇溝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側,眼裂變小,易將健側誤為病側;后者病側面肌不自主抽動,緊張時癥狀更明顯,嚴重時可影響正常工作。少數病側還可出現“鱷淚征”即進食時病側眼流淚,可能為面神經修復過程中神經纖維再生時,誤入鄰近功能不同的神經鞘通路中所致。肌電圖檢查及面神經傳導功能測定對判斷面神經受損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復的程度,有相當價值,可在起病兩周后進行檢查。
2016-02-22 08: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癥和水腫為主,后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激素治療強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連續天。注意藥逐漸停藥,切不可突然停藥。如果患者是兒童,多不主張采用激素,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可用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靜滴,連續天,亦可加用脫水利尿劑。神經營養代謝藥物的應用:維生素,維生素,胞二磷膽堿,輔酶等,肌注。理療:莖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直流電碘離子導入,以促進炎癥消散。亦可用晶體管脈沖治療機刺激面神經干,以防止面肌萎縮,減輕癱瘓側肌受健側肌的過度牽引。針刺治療:取翳風、聽會、太陽、地倉、下關、頰車、并配曲池、合谷等穴。血管擴張劑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可選用妥拉蘇林或煙酸口服,或患側頸星狀神經節阻滯,連續日。恢復期除上述治療外,可口服地巴唑。亦可用加蘭他敏,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此外,保護暴露的角膜,防止發生結、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藥水,涂眼藥膏等方法。對長期不恢復者可考慮行神經移植治療。一般取腓腸神經或鄰近的耳大神經,連帶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經分支,計有效率約左右。
2016-02-22 04: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