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性牛皮癬癥狀有哪些?
我是牛皮癬患者,,前希時間,我去醫院檢查說是得了尋常性的牛皮癬,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到現在還是不相信自己得了牛皮癬,我想知道尋常性的牛皮癬癥狀是什么樣的?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華明 主治醫師
乾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二級甲等
皮膚性病科
-
尋常性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癥狀多樣,主要包括紅斑、鱗屑、瘙癢、薄膜現象、點狀出血等。 1.紅斑:皮膚上出現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大小不一。 2.鱗屑:紅斑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容易脫落。 3.瘙癢:多數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影響生活質量。 4.薄膜現象:刮除鱗屑后,可見淡紅色半透明的薄膜。 5.點狀出血:繼續刮薄膜,可出現針尖樣的出血點。 6.皮損分布:常見于頭皮、四肢伸側、背部等部位。 尋常性牛皮癬的癥狀較為典型,但確診還需結合病史、體征及相關檢查。如果發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
2025-01-26 00: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牛皮癬初起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后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后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上述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該病的三大臨床特征。該病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呈對稱性分布,好發于膝、肘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的指(趾)甲呈點狀(頂針狀)凹陷。臨床上有急性進展期、靜止期和消退期。牛皮癬患者需要清楚任何的藥物都有自己的藥性,而且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每一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性,并非一種藥物適用于所有的患者,單純利用一種藥物來治療牛皮癬,沒有針對性,患者最好是到正規的醫院,在專家的指導下,選擇對自己病情有針對性的藥物,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2016-02-23 14: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牛皮癬的癥狀為銀白色鱗屑、薄膜現象、點狀出血被看作是牛皮癬癥狀表現的三大臨床特色,也有人稱為“牛皮癬”的三步曲。牛皮癬皮膚損害病起一般為炎性紅色丘疹,粟粒至綠豆大,繼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則露出一層淡紅發亮的半透明薄膜,這是表皮內棘細胞層,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即達到真皮乳頭層的頂部,此處的毛細血管被刮破,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如果有以上類似癥狀,建議您要及時治療。
2016-02-23 06: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尋常型銀屑病尋常型銀屑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類型。初起為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漸擴大或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后顯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后可出現多個細小出血點。上述鱗屑,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該病的三大臨床特征。該病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呈對稱性分布,好發于膝、肘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的指(趾)甲呈點狀(頂針狀)凹陷。臨床上有急性進展期、靜止期和消退期。進展期:特點為皮疹多呈點滴狀,色澤鮮紅而發展迅速,鱗屑較多,易脫落,多有瘙癢感覺。正常皮膚如受到外傷等刺激后,可繼發為牛皮癬皮損,醫學稱之為同形反應。靜止期:病情保持于靜止階段,無新疹出現,舊疹也不見消退。退行期:皮疹縮小,逐漸消失。皮疹消退后,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減退或沉著斑。
2016-02-23 00: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尋常型牛皮癬:初起時為針狀至綠豆大小的淡紅色或鮮紅色丘疹或斑疹,境界清楚,表面有干燥的多層銀白色鱗屑,呈云母狀,周圍繞以紅暈,基底浸漬明顯,皮疹逐漸增多,擴大融合成斑塊,鱗屑增厚,容易刮除,刮除后露出一層淡紅色的發亮半透明膜稱為"薄膜現象"。刮除薄膜即見點狀出血,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牛皮癬是一種不具傳染性,但具有一定的遺傾向的頑癥!
2016-02-23 00: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副牛皮癬怎樣有效治療 -
Q: 牛皮蘚是否具有傳染性? -
Q: 哪些人群易患牛皮癬? -
Q: 副牛皮癬怎樣有效治療 -
Q: 牛皮癬能否實現徹底不發作 -
Q: 牛皮癬患者服用的藥物對懷孕有無影響? -
Q: 牛皮癬的誘因包括哪些方面? -
Q: 牛皮癬患者能否喝牛奶,會加重病情嗎? -
Q: 牛皮癬患者服用的藥物對懷孕有無影響? -
Q: 牛皮癬患者怎樣有效調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