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歲女性回腸腺癌術后治療相關問題
性別:女年齡:53女。53歲,組織來源(下腹部)送檢已破裂腸組織廠9厘米,直徑2到4厘米,盲腸部見一隆起腫塊6×3.5厘米,突起1.5厘米,緊連回腸部見潰溜壞死區長約6厘米,鏡下腫痛細胞似為自容或壞死影響僅見較多大片殘留細胞核,壞死回腸部亦可見癌細胞浸潤深肌層。(回腸部)考慮為腺癌2到3級。浸潤身肌層隆起型切端未見癌,腫瘤旁淋巴結2枚(0/2)均未見癌累及問個這嚴重吧,9月6號開的刀。醫生開始以為是盲腸炎手術,在做的的時候才知道大腸穿孔應該怎么治療啊補充問題1:(2010-09-1917:04:53)謝謝。這個月9月6號已經做了手術,什么時候才可以化療啊,一般這種情況要化療多少次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回腸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患者已手術,后續治療包括化療等。治療方案的選擇需綜合考慮腫瘤分期、患者身體狀況等因素。化療時機、次數也因人而異。 1. 腫瘤分期:根據腫瘤大小、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等確定分期,不同分期治療策略不同。 2. 患者身體狀況:包括心肺功能、肝腎功能、營養狀況等,良好的身體條件更能耐受治療。 3. 化療時機:一般在術后 3-4 周,身體恢復良好,各項指標正常時可開始。 4. 化療次數:通常為 4-6 個周期,但具體次數要根據化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患者耐受情況調整。 5. 化療藥物:常用的有氟尿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等。 6. 治療監測: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等,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 回腸腺癌術后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保持良好心態,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5-01-25 15: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雖然手術切除是結直大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然而單純手術后的局部復發率較高,因為多數病員手術時已非早期,Dukes'B期術后的局部復發率約25%~30%,Dukes'C期術后局部復發率為50%左右,大多數局部復發發生在盆腔內,因此腫瘤侵入直腸周圍軟組織是手術無法徹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療是清除這些癌細胞沉積的唯一可供選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結腸癌病人對術前及術后放療均無顯效。放射治療僅適用于結腸癌病人的術中放療。 大腸癌首先要注意的是肛門出現的癥狀目前,結腸癌早期癥狀主要表現在: 1、消化道癥狀:表現為腹脹、不適或、消化不良樣癥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腹痛不適或隱痛。開始時可為間歇性,后轉為持續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而左半結腸癌時,多表現為梗阻可突發,出現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或慢性梗阻癥狀如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等。 2、大便習慣的改變:右半結腸癌時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當癌腫繼續增大影響到糞便的通過時還可出現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并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此外,若癌腫位置較低,還可出現排便不暢和里急后重的感覺。 3、糞便帶血或粘液:右半結腸癌時,出血量小且由于結腸的蠕動使之與糞便充分混合,導致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而左半結腸癌則其出血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有1/4的患者可在糞便中肉眼觀察到鮮血和粘液。 4、中毒癥狀:常表現為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5、腹部包塊: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系癌腫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某些包塊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而晚期結腸癌由于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可固定。 再結合中醫治療,建議提升自身免疫力是關鍵,也可以服用些抗癌藥物,必要時可以服用些中藥進行調理,提高免疫力就是提高抗腫瘤惡變能力,服用人參皂苷RH2單方產品,如果含量不低于16.2%的人參皂苷膠囊那更有利于人體吸收,效果就更好了。對腸癌預防效果非常好,而臨床應用于腸癌患者的治療,其功效能在短期內縮小腫塊,控制轉移、減輕痛苦、穩定病情、延長生存期
2016-02-24 02: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大腸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瘺或捷徑等姑息手術.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50%病例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術前,先進行腫瘤腸腔內化療或直腸癌術前灌腸給藥,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術后繼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的5年生存率.
2016-02-23 21: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于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于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于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于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并發癥,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左側結腸癌由于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癥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時加劇.當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時,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故可于腹股溝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淋巴結.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癌腫為首選,輔之以放射治療,化療藥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大腸癌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 1,外科治療:大腸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瘺或捷徑等姑息手術. 2,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50%病例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術前,先進行腫瘤腸腔內化療或直腸癌術前灌腸給藥,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術后繼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的5年生存率.
2016-02-23 17: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好,直腸癌的治療主要就是手術,提高免疫機能,增強對腫瘤的抵抗力對晚期直腸癌患者極為重要.在飲食上,應減少飲食中油脂的攝取;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攝取;忌食烈性酒,辛辣,燥熱,刺激性食物.
2016-02-23 17: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漿細胞(或稱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血清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后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發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血液腫瘤的10%,在美國位于血液腫瘤的第2位。中位發病年齡65歲。目前本病仍然是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用標準化療緩解率為50%一65%,誘導的中位緩解期不超過18個月,臨床疾病期平均僅持續3年,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0—36個月。5%的患者能夠完全緩解,5%的患者能夠生存10一15年。不治療中位生存期為7個月。近年來,包括沙利度胺、雷利度胺、硼替唑米的新藥聯合方案及適血干細胞移植使初治患者的完全緩解率甚至于高達60%,5年生存率提高到5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