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療后無法行走原因?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腦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進行介入栓塞治療2006年3月2007年發現糖尿病2期并住院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介入栓塞治療胰島素注射病人之前已經恢復到可以自行獨立摸索這行走,但近兩個星期不僅無法行走,連獨自站立都不行,身體完全沒有平衡性,且重心向后傾倒.血糖方面一直控制較好,沒有出現反彈升高.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請專家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依次來看會不會有死亡的可能?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腦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治療后出現無法行走的情況,可能與腦血管病變、神經損傷、糖尿病并發癥、骨骼肌肉問題、心理因素等有關。 1.腦血管病變:腦血管再次出現異常,如狹窄、栓塞等,影響腦部供血,導致平衡和運動功能障礙。可通過頭顱 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檢查明確,治療上可能需藥物溶栓或血管介入治療,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 2.神經損傷:之前的疾病或治療可能損傷了控制平衡和運動的神經。可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治療以營養神經為主,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 3.糖尿病并發癥:長期糖尿病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影響下肢功能。通過血糖監測、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診斷,治療需控制血糖,使用依帕司他、硫辛酸等改善并發癥。 4.骨骼肌肉問題:如骨質疏松、關節病變等,導致下肢無力。通過骨密度檢查、關節影像學檢查診斷,治療包括補充鈣劑、維生素 D,以及針對關節病變的治療。 5.心理因素:患病后的心理壓力可能導致軀體功能障礙。需要心理評估和疏導。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多種檢查和評估來明確,以便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狀況。
2025-01-23 22: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