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向耘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腫瘤的發病率不是很高,腫瘤一般多見于惡性腫瘤,可以見于肺癌,食管癌,食管癌,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一般需要用手術切除腫瘤治療,然后配合化療藥物,中醫中藥治療比較合適,如果沒有發生轉移,就很容易治愈的,所以需要注意的,避免吃辛辣食物和飲酒。
2018-12-31 13: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并發癥和后遺癥較多,總的來說可概括為兩大類:第1類為黃斑部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包括黃斑囊樣水腫,黃斑前膜形成,黃斑瘢痕形成等,第2類為新生血管及其并發癥,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體積血,增殖,機化膜形成,牽拉視網膜形成破孔和視網膜脫離,在以上并發癥中以黃斑囊樣水腫和新生血管最為常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是比較常見的視網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的眼底病之一。大多數發生于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常與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高粘度、血液流變學和血流動力學有密切關系。部分病人心功能不全、心動過緩、心率不齊、眼壓增高等均可成為本病誘因。治療原是抗血栓治療、病因治療、對癥治療、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及鐳射治療。目前多數病人視力不能恢復,尤其缺血型患者,預后較差。70年代以來,對本病采用光凝治療可減少出血、水腫,減少合并癥等。一般在發病3個月后無治愈傾向者,根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結果對視網膜的病變區進行鐳射光凝,或許可保留部分殘余視力,避免因繼發新新生血管青光眼、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而全盲。目前普遍認為應對本病采取綜合治療,包括中藥活血化瘀,其中鐳射激光治療較為普遍,對防止晚期繼發青光眼及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有較好效果。
2016-02-24 08: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主要癥狀為中心視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視野缺損,但發病遠不如動脈阻塞那樣急劇和嚴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視力,在中央靜脈阻塞后3~4個月,約5~20%的病人可出現虹膜新生血管,并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分為2種類型:(1)輕型:又稱非缺血型、高滲透型或部分性阻塞。自覺癥狀輕微或全無癥狀,根據黃斑受損的程度,視力可以正常或輕度減退,視野正常或有輕度改變。(2)重型:又稱缺血型、出血型或完全型阻塞。①早期:大多數病人有視物模糊、視力明顯減退,嚴重者視力降至手動,合并動脈阻塞者可降至僅有光感。②晚期:一般在發病6~12個月后進入晚期,視盤水腫消退,顏色恢復正常或變淡,其表面或邊緣常有睫狀視網膜側支血管形成,呈環狀或螺旋狀,比較粗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呈卷絲狀或花環狀,比較細窄,有的可突入玻璃體內,在眼底飄浮。2.半側性視網膜靜脈阻塞在視網膜血管發育過程中,玻璃體動脈經過胚裂進入視杯,至胚胎3個月時,動脈兩側出現2支靜脈進入視神經,正常人在視盤之后的視神經內彼此匯合形成視網膜中央靜脈。3.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分支靜脈阻塞以顳側支最常受累,占90%~93%,其中又以顳上支阻塞最多見,占62%~72%,鼻側支阻塞極少,發病率在1.5%~3.0%。(1)早期:視力減退的狀況根據壓迫點位于靜脈主干或小分支而有不同。阻塞位于主干和黃斑分支者,視力有不同程度減退,不供應黃斑的分支阻塞,視力可不受影響,視野有與視網膜受損區域相對應的改變。眼底檢查視網膜動脈常變細有硬化改變。(2)晚期:通常約在發病6個月以后出血逐漸吸收,水腫消退,視盤黃斑區出現星狀或不規則形點狀硬性滲出或黃斑顳側有環狀滲出,這種滲出吸收較慢。黃斑水腫消退,留下色素紊亂或囊樣變性瘢痕。伴行動脈產生繼發性硬化,管徑變窄有白鞘伴隨。根據典型的眼底改變,同時結合FFA檢查結果及臨床表現可以確定診斷。
2016-02-23 19: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