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歲男性患糖尿病三年,右腳腳趾麻木刺痛,是糖尿病足嗎?
性別:男年齡:56患糖尿病三年了,吃二甲雙胍片,血糖7至9。右腳腳趾近段有麻木刺痛感,請問是糖尿病足嗎?應吃什么藥?補充問題1:(2010-11-2822:38:11)我十年前做了右肺全切術,請問與糖尿病有關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尤肇俊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糖尿病患者出現右腳腳趾麻木刺痛,可能是糖尿病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周圍神經病變、血管病變、腰椎間盤突出、局部感染、藥物副作用等。 1. 周圍神經病變:長期高血糖可損傷神經,導致感覺異常。可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明確,治療上常用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營養神經藥物。 2. 血管病變:糖尿病易引起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影響足部供血。可進行血管超聲檢查,治療藥物有前列地爾、貝前列素鈉等。 3. 腰椎間盤突出:若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也會引起下肢癥狀。需進行腰椎磁共振檢查,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物理治療,嚴重時可能需手術。 4. 局部感染:足部有傷口或炎癥時,也會出現疼痛麻木。明確感染類型后,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治療。 5. 藥物副作用:某些降糖藥物可能有神經方面的不良反應。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總之,出現右腳腳趾麻木刺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控制好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025-01-26 20:0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經病變,未梢神經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損害,下肢血管病變?動脈硬化引起周圍小動脈閉塞癥,或皮膚微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足部疼病、潰爛.建議中醫中藥外敷治療。祝早日康復
2016-02-24 08: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膚干燥、無汗,常有裂隙,毛發脫落,皮溫下降,皮色變暗,足部肌肉萎縮,有時伴有水腫和潰瘍;因足部屈肌和伸肌間失去張力平衡。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可形成弓形足、杵狀趾、雞爪趾等畸形;骨關節及周圍組織發生損傷時,可引發多發骨及韌帶斷裂,形成夏科關節;肢端發生壞疽時與其他非糖尿病壞疽有相似表現,但均伴有局部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2016-02-24 03: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經病變,未梢神經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損害,下肢血管病變—動脈硬化引起周圍小動脈閉塞癥,或皮膚微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足部疼病、潰爛.如長時間得不到控制可出現壞疽,最終導致骨骼壞死。保和堂徐記膏藥拔毒生肌膏的治療,是根據患者的體怔,運用藥物集中的特點,將藥物直接貼敷到患處。“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為有力”。藥物外敷可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使大量的壞死腐朽組織迅速脫落排除,新生肉芽隨著微循環的改善而迅速生長。由于藥物用于肌表薄貼,所以膏藥中的藥物,通過皮膚軟組織的吸收,直達病所,并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拔膿排膿清除異物,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促使阻滯破壞的神經暢通,使氣血流暢,修復疏通毛細血管及時供給血液養分就可愈合康復。不明之處可隨時咨詢,祝早日康復!
2016-02-24 00: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糖尿病造成的截肢占非外傷學截肢85%以上,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過高代謝障礙。西醫目前對糖尿病沒有特別好的治療辦法,稱之為不治之癥。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很多獨特的奇方秘方,建議你采用傳統中藥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蓯蓉、玄參、益智仁、沙菀子、補骨脂、鹿茸、海南陳、人參、枸杞子、蜂膠、金精粉、烏術粉、茯苓、懷山藥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這些藥物從修復病變的胰島素β細胞入手,從根本上修復患者的胰島功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這些藥物克服了傳統產品治療上嚴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營養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發癥的發生,真正做到了綜合治療,標本兼治,調節自身代謝平衡,消除、緩解各種并發癥,具有阻斷遺傳和杜絕復發的可能。
2016-02-23 22: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