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痛經
中醫治療痛經?我想咨詢一下中醫治療痛經。我患痛經好多年了,最近半年更厲害了。每次來月經小肚子抽痛,疼的我直不起腰來,只有躺在床上才能舒服點,往往要疼上大半天才能好轉。喝了紅糖水也沒有什么效果。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紅芳 副主任醫師
山西省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
二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應進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019-01-03 12:4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痛經原因很多(1)子宮頸管狹窄(2)子宮發育不良(3)子宮位置異常(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6)內分泌因素(7)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
2016-02-24 22: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痛經是一種月經病。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病機在于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中醫外治 艾灸無針、無創、無痛,與拔罐、刮痧、針刺、按摩并稱為中醫外治五大療法。 艾灸能使衰弱之機能激發旺盛活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可謂虛寒者能補,郁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可增強新陳代謝和機體抵抗力,尤其對女性宮寒痛經有顯著的調養功效。 宮寒痛經的姐妹們在經期往往腹痛連綿,有些還伴有腰酸背痛,喜溫怕冷;重者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腳冰涼,坐臥不寧。長此以往,還會導致氣機不暢、氣血瘀滯、內分泌失調,使得顏面失于濡養而表現出痘痘、斑點、晦暗等外在問題。 在臨床中,女性痛經以寒濕凝滯型居多,主要是由于經期感受寒濕,導致寒凝經脈,沖任氣血運行不暢,經血淤阻胞宮而致。
2016-02-24 14: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 中醫學認為:婦女在經期及月經前后,生理上沖任的氣血較平時變化急驟,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則“不通則痛”;或致沖任、胞宮失于濡養,而“不榮則痛”。痛經多因情志所傷。六淫為害,導致沖任阻滯,或因精血不足,胞脈失于濡養所致。明確診斷后,中醫針對病因,分別采取活血化瘀,行氣理氣,溫經散寒,除濕,益氣補血,益腎養肝等方法治療痛經,效果非常明顯。
2016-02-24 10: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痛經病因:(1)原發性痛經:月經初潮時即發生痛經癥狀,婦科檢查往往無明顯器質性病變存在,稱為原發性痛經,常發生在未婚或不孕的婦女.一般與體質因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經血排不暢,膜樣痛經及子宮痙攣性收縮等因素有關.此外,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或子宮位置屈曲,也是引起痛經的原因之一. (2)繼發性痛經:月經初潮時并無痛經,以后由于生殖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如慢性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移位癥等引起痛經,稱為繼發性痛經.養護治療:(1)對癥治療:應用解痙劑阿托品或復方癲痂片口服,或用解熱鎮痛類止痛片,均可暫時緩解癥狀. (2)性激素療法 (a)雌激素療法:月經每6天開始每天口服乙?酚片1毫克,每晚一次,連續服用20天.此法目的在于抑制排卵而防止下次痛經的發生.適用于子宮發育欠佳而經量較少者,其缺點是部分病員常不耐受藥物反應而有泛惡的作用,可同時給予維生素B6口服,以減少反應. (b)睪丸酮類療法:于月經周期第10~14天開始口服甲基睪丸素片5毫克,每日1~2次,連續服用10天,適用于經量較多的痛經患者.小劑量的甲基睪丸素并不抑制排卵,對于有生育要求的年青患者也可以試用.或用丙酸睪丸素針劑,每周2次,每次25毫克肌注,每月總量不超出300毫克,此藥則有抑制排卵的作用. (c)孕激素療法:一般在月經第6天開始服用地孕酮1~2毫克,連續服用20天.服藥過程中如有突破性子宮出血者,可酌量加用乙?酚0.25~0.5毫克口服,或增加甲地孕酮的口服劑量,控制出血2天以后,再逐漸遞減劑量,直到原來服用的劑量. (3)中醫辨證施治:對氣滯血瘀型患者,宜調氣活血,行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湯;對寒濕凝滯型病人,宜溫經散寒,健脾化濕,方用溫經湯.對氣血虛弱型患者,宜補養氣血,方用八珍湯. (4)針灸:主穴為氣海,合谷,三陰交.配穴為關元,子宮,足三里.痛甚不止時用艾灸氣海,關元.耳針為內分泌,子宮,皮質下,小腹部.
2016-02-24 04: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痛經是一種月經病。中藥治療中醫認為,痛經主要病機在于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于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中醫外治艾灸無針、無創、無痛,與拔罐、刮痧、針刺、按摩并稱為中醫外治五大療法。
2016-02-24 03:5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