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患多種皮膚及相關疾病,如何應對?
女兒患病二年(2009年至今),2008年10月初發病皮膚起紅色疹子,到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檢查為濕疹,用干石洗劑7-8天,皮膚干燥,脫屑,伴全身淋巴結腫大,2009年2月份到北京301醫院檢查為異位性皮炎,用優卓爾全身涂抹,用5月左右,皮膚發紅,頭部淋巴結腫大,其后在內蒙古醫院住院治療,做淋巴活檢,檢查結果為皮病性淋巴結炎,用激素(地塞米松+消炎)治療20天,皮膚正常,淋巴結明顯縮小,出院后改為口服用藥(強的松),用藥2個月后,膝關節上起綠豆大的皮下結節(雙腿都有,多個),口服強的松10個月后,未有明顯效果,皮下結節仍在,同時肘關節、指關節、趾關節相繼出現結節,2010年6月轉到醫院檢查,做皮下結節活檢,檢查為肉芽腫改變,其內容為見纖維脂肪組織內散在肉芽腫形成,周圍類上皮細胞增生,可見多核巨細胞,小血管壁增厚,偶見纖維素樣壞死,管周片狀淋巴、組織細胞侵潤。皮膚組織活檢為表皮未見明顯異常,真皮淺層小血管周圍多量淋巴、組織細胞侵潤,偶見中性及嗜酸細胞,未見明確肉芽腫形成。肌肉活檢為纖維及少許變性的肌肉組織,小血管周圍小片狀淋巴,組織細胞侵潤,未見肉芽腫形成,免疫組化CD68(+)S-100(-)。再次做淋巴結活檢,反應性增生,免疫組化CD68(+)S-100(+)。在北京醫院住院40天后,又做皮膚活檢,內容為苔蘚樣界面皮炎伴有多核巨細胞形成的改變(是否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結合臨床其他檢測結果綜合考慮),內容為表皮角化不全,棘層水腫,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真皮淺層水腫可見密集的淋巴細胞,組織細胞侵潤,其間見散在嗜酸細胞,可見血管外紅細胞及嗜黑細胞,并見散在多核巨細胞,免疫熒光lgA(-),lgG(-),lgM(-),C3(-),C4(-),F(-),clq(-),免疫組化CD3(+),CD20(少數+),CD68(+),CD4(+),CD8(+),CD56(-)GRAM-B(少數+),GIEMSA(染色-),后請全院疑難雜癥專家會診(血液科、皮膚科、結締科)考慮為紅皮病(確診),嗜酸粒細胞增高原因待查,結節病?,會診無結果,2010年8月13日醫生讓出院,并建議停全部口服藥物,醫院配制西替利嗪10滴,要求晨起口服;撲爾敏半片/次,每月復查一次。在2010年10月25日發現心電圖異常,T波改變,電軸左移,喝果糖二磷酸納Q酶片,2010年12月20日,突發臉部浮腫,呼吸困難,喘,全身浮腫,在當地醫院急診住院,檢查為心功能不全,心臟增大,心胞積液,肝大,甲強龍治療至今,現在病情穩定,但院方建議到北京治療。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女兒患病多年,歷經多種診斷和治療,包括濕疹、異位性皮炎、紅皮病等,還出現淋巴結腫大、皮下結節、心功能不全等癥狀。涉及疾病原理、治療方法、藥物選擇、后續注意事項等。 1.疾病原理:濕疹多由內外因素引起皮膚炎癥;異位性皮炎與遺傳、免疫等相關;紅皮病病因復雜,常與原有皮膚病加重等有關。 2.診斷方法:通過皮膚活檢、免疫組化等檢查明確診斷。 3.治療手段:包括外用藥物如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等,病情嚴重時使用激素如甲強龍。 4.藥物效用:爐甘石洗劑有收斂、保護作用;糖皮質激素能抗炎、抗過敏;西替利嗪可緩解過敏癥狀。 5.后續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注意休息,定期復查。 總之,對于女兒的病情,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遵循醫囑規范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促進康復。
2025-01-26 12: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一旦發生了接觸性皮炎應盡快除致敏物質,通常可用清水沖洗,避免再接觸。局部僅有紅斑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有糜爛滲液時用3%硼酸液濕敷;紅腫消退、滲液停止后外擦激素類乳劑。必要時可口服或注射抗組胺藥、維生素C、鈣劑,重癥可口服或靜脈滴注激素。
2016-02-24 20: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很復雜,是什么還確定不了,明顯的皮膚表現,包括結節,伴明顯的內臟系統病變,傾向結節病,但一定不是嗜酸性粒細胞性皮炎。傾向結節病,但一定不是嗜酸性粒細胞性皮炎。醫生詢問:
2016-02-24 19: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