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發干且后背疼頸椎不好,如何緩解眼睛不適
眼睛發干,查過多次眼睛沒有任何問題。經常覺得后背疼,發沉。頸椎不是很好。請問如何能讓眼睛舒服起來呀!補充問題1:(2010-08-0222:02:13)查資料時偶爾上網。平均每天不到1小時。有人說是頸椎引起的,有人說是肝、腎不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發干,有時發酸。偶爾還感覺腫脹。實際看起來并沒有腫。特別難受的時候,不想睜眼睛,就想睡覺。補充問題2:(2010-08-0306:35:24)到醫院檢查過眼底,眼壓。就是有點近視,右眼50度散光。也佩戴了眼鏡。眼睛還是時好時壞的。難受!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眼睛發干可能由用眼習慣不佳、環境因素、干眼癥、頸椎問題、全身性疾病等引起。 1.用眼習慣: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或過度用眼會導致眼睛疲勞和發干。應定時休息,每用眼 20 分鐘,向遠處眺望 20 秒。 2.環境因素:空氣干燥、多風、有灰塵等環境可能使眼睛水分蒸發過快。可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 3.干眼癥: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蒸發過快都可能導致干眼癥。可使用人工淚液,如玻璃酸鈉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 4.頸椎問題:頸椎不好可能影響眼部的血液循環,導致眼睛發干。要注意頸椎保健,避免長時間低頭,適當活動頸部。 5.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糖尿病等,也可能引起眼睛發干。需要治療原發疾病。 眼睛發干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通過上述方法仍不能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2025-01-27 00:4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位朋友你好,有可能是結膜炎引起的,需要詳細檢查.以明確治療.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對我們的支持.
2016-02-24 13: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 干眼病的初期癥狀是眼睛有干澀,灼痛感,眼屎較多,嚴重時會眼酸、眼癢、伯光和視力減退。那么干眼病是怎樣形成的呢?在人的眼險上下之間有淚液層,它臺有保護眼晴不受感染的物質,人們眨眼時淚液隨之均勻分布在眼球的表面,清洗眼膜上的灰塵,保持眼睛明亮。一般人們的淚液分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減少,所以老年人中干眼病的發病率較高。什么因素會引起干眼癥呢?可引發干眼癥的因素相當多,其中包括:中老年以后,眼淚分泌減少,眼睛病癥如角膜退化、瞼炎、沙眼等;各種病癥如類風濕關節炎、米庫利奇綜合征(淋巴細胞性淚腺及涎腺慢性腫大)、多關節炎、紅斑狼瘡、口眼干燥關節炎綜合征(多發生在中老年或老年婦女)、甲狀腺功能失調、糖尿病、皮膚病等;停經引起的激素失調;中風后造成的神經性麻痹;因某種藥物引起,如避孕丸、安眠藥、鎮靜劑、咳嗽藥、胃藥等;營養不良;環境污染影響,如酷熱、干風、冷氣、灰塵、煙霧等;而近年來干眼病的年輕化趨勢明顯,則主要是由于現代生活中的青年人與電視、電腦接觸得越來越多,長時間面對熒光屏,缺乏適時地眨眼或讓眼睛休息,長時間下來影響了雙眼的淚液分泌,很容易形成干眼病;長期使用某種眼藥水,如血管收縮眼藥水。 要有效地預防干眼病,最好的辦法是養成多眨眼的習慣,專業人士認為,干眼病是一種壓力型病癥,問題出在眼睛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看。電腦工作者應多眨眼,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下,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要補充維生素a,如吃些魚肝油之類,其次,熒光屏置于視線之下,不要在黑暗中操作電腦。避免在強光下工作,以免增加眼睛的負擔。對于癥狀比較明顯的,可以用人工淚液與藥物治療,以促進淚腺的分泌,減少患者的不適與眼睛病變的發生。如懷疑自己患有干眼病,應盡快到眼科醫院診治。
2016-02-24 12: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的這種情況可能與現在干燥的天氣和您最近用眼過度有關系,如果你最近壓力大,用眼過度的話,我建議你可以服用一些維生素A,他能幫助您有效的緩急眼睛干澀的癥狀!!
2016-02-24 09: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睡覺前不能喝過多的水,否則頻繁起夜是一方面,還會引起眼泡明顯的浮腫;另外,咖啡和茶,會讓體內水分迅速揮發,眼睛也因而更容易干澀。 2.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眼睛疲倦的最佳方法,不過要注意睡姿,俯臥和側睡往往會讓眼尾出現皺紋,或出現眼腫現象,恰當的睡姿應該是仰臥而睡。
2016-02-24 05: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