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發病時不能睜眼,看東西旋轉且持續十多年,可能由耳石癥、梅尼埃病、頸椎病、腦部病變、低血壓等引起。 1.耳石癥:內耳中的耳石脫落,在特定頭位變動時可引發眩暈。 2.梅尼埃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導致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 3.頸椎病:頸椎病變壓迫血管神經,影響腦部供血,引起眩暈。 4.腦部病變:如腦梗死、腦出血等,影響腦部功能,導致眩暈。 5.低血壓:血壓過低,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產生眩暈癥狀。 出現這種長期的眩暈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如耳部檢查、頸椎檢查、腦部影像學檢查等,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5-01-26 15: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眩暈的原因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占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癥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部分疾病可反復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1.高血壓病: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于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發生眩暈. 2.低血壓癥: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特別是年輕人,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旋即消失,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癥: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干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于顱內壓增高,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腦瘤的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5.腦血栓: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后,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使血管阻力減低,并建立側支循環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癥狀. 6.貧血: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眩暈加重. 7.甲狀腺功能減退:本病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現眩暈.此外,新陳代謝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內耳,也可引起眩暈. 8.運動不足: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如果突然劇烈運動,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血糖濃度降低,或者劇烈運動時,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9.內耳疾病:耳源性眩暈常見者有美尼爾氏綜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等. 10.某些藥物服藥期的不良反應.治療 西醫藥 (1)梅尼埃病過去稱為美尼爾病 梅尼埃病過去稱為美尼爾病,為最典型的內耳病引發的眩暈,其病理改變是內淋巴積水,發病以中年人多見,10歲以下小兒少見,老年以后發作逐漸減少.該病特點是反復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為主要癥狀,可伴有復聽,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癥狀;耳聾多為單側,早期有聽力波動,可恢復正常,約15-20%患者耳聾可波及對側耳;耳鳴多在眩暈發作前加重,早期伴隨眩暈緩解耳鳴可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后耳鳴會經久不息.前庭功能檢查溫度試驗一般為患側半規管功能低下或消失.聽力測試為感音神經性聾,早期典型者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如做耳蝸電圖,典型者應記錄到一個基底增寬的負相和電位,發作期患者-SP/AP≥40%. 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東莨菪堿0.6mg口服或肌注,每4~6小時1次,可以減輕胃腸道癥狀;倍他司汀4~8mg,每日3次,能改善內耳血液循環,對解除迷路積水有作用;美克洛嗪25mg,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統,減輕癥狀,安定2~5mg口服,每6~8小時1次,以解除焦慮. 發作次數頻繁,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2)其他類型的眩暈在進行病因治療(詳見有關章節)同時,應進行對癥治療. 臥床休息. 可選用茶苯海明(暈海寧)50~100mg口服,每4~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靜25mg口服,每日3次. 中醫藥 (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藥:半夏10克,白術10克,天麻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棗6克,甘草6克. (3)淤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藥: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赤芍6克,枳殼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腎精不足:眩暈伴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精神萎靡,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 治法:補腎填精. 方藥:黨參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柴河車10克,龜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黃柏6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貞子10克,早蓮草10克. (5)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后加重,神疲氣短,面色少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 方藥:人參15克(另煎兌人),黃芪25克,當歸12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黃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針刺治療:主穴:風池(雙),百會,印堂,合谷(雙),人中,安眠(雙),太沖.配穴:惡心伴嘔吐者,加內關,神門,足三里;耳鳴加翳風,聽宮,率谷,中渚.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體針:肝陽眩暈急性發作可針刺太沖穴,瀉法.氣血虛眩暈,可選脾俞,腎俞,關元,足三里等穴,取補法或灸之.肝陽上亢者,可選用風池,行間,俠溪等穴,取瀉法.兼肝腎陰虧者,加刺肝俞,腎俞用補法.痰濁中阻者,可選內關,豐隆,解溪等穴,用瀉法.各種虛證眩暈急性發作均可艾灸百會穴. (2)耳針:選用腎,神門,枕,內耳,皮質下.每次取2.3穴,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間歇捻針.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3)頭針:選雙側暈聽區,每日1次,5~10日為1個療程. 2.中藥液體療法現在一般都采用片劑.丸劑和一些西藥治療.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劑.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劑治療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暈寧合劑. 3.飲食療法 (1)天麻燉豬腦:天麻10克,豬腦1個洗凈,同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服食.用于治肝陽上亢眩暈. (2)五月艾煮雞蛋:五月艾生用45克,黑豆30克,雞蛋2個,加水共煲熟服食.用于治血虛眩暈. (3)羊頭黃芪湯:羊頭1個(包括羊腦),黃芪20克,水煎服食.用于治腎精不足眩暈. 頸性眩暈的治療頸性眩暈又叫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多見于同時患有頸椎病和動脈硬化癥的老年女性.人的大腦主要靠頸動脈和椎動脈供血,當脊椎間隙變窄,椎間孔縮小時,會使椎動脈受到壓迫.一般人頭部旋轉時,椎動脈供血減少約三成.當有頸椎病同時伴有椎動脈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時,頭部旋轉很容易導致腦部嚴重供血不足,出現突然眩暈或視物旋轉,站立不穩癥狀.有人則表現為惡心欲吐,在起床或臥床轉頭時頭暈加重,常被誤診認為患了美尼爾綜合征.頸性眩暈病人在頸椎棘突旁可有輕度壓痛;旋頸試驗呈陽性;頸椎側斜位片顯示骨質增生,椎間隙及椎間孔變窄.患者平時多伴有頸肩疼痛等頸椎病癥狀. 目前對頸性眩暈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推拿,牽引等綜合療法.如在眩暈發作時,可使用血管擴裝劑改善腦部血液循環,較重者可配合使用一些鎮靜止暈藥,還可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如果要采用推拿等物理治療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否則可能會因手法不當而加重病情,甚至發生危險.對于多發性眩暈,經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頸性眩暈的主要措施是防止運動性損傷.對于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頸椎病患者來說,應當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轉頭,頸部運動幅度不宜過大,用力不宜過猛,不宜做旋轉頭頸的頸椎操.眩暈食療方 1.將枸杞15克,紅棗10枚加水煮30分鐘,將雞蛋2個打破調入煮熟,早晚兩次服用.可補養氣血,增強體質,對貧血,慢性肝炎,肺結核等慢性病所致頭暈眼花,精神恍惚,視力減退,夜尿增多有療效. 2.將雞肉250克,首烏,當歸,枸杞各20克加水共煮,食肉飲湯.可補血養肝,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 3.將牛肝100克切成片,與枸杞30克加水共煮,食牛肝飲湯,每日一劑.可補血養肝,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 4.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鮮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凈,與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連服7日.適用于高血壓,肝火亢盛之眩暈. 5.芹菜苦瓜湯: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湯飲用.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燙2分鐘,切碎絞汁,加砂糖適量,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服數日.適用于高血壓,陰虛陽元之眩暈. 6.葛根粳米粥:鮮葛根適量洗凈切片,沙參,麥冬各20克,經水磨后澄取淀粉,曬干,每次用葛根沙參麥冬粉30克與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劑,可以常食.適用于高血壓陰陽兩虛之眩暈. 7.車前粳米粥:車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適量用冷水溶和,調入粥內煮熟吃,每日1劑,常吃.適用高血壓痰濕壅盛之眩暈. 8,烏雞粳米粥:烏雞1只剖洗干凈,濃煎雞汁,黃芪15克煎汁,與粳米100克共煮粥,早晚趁熱服食.用于氣血兩虧之眩暈患者. 9,荔枝粳米粥:荔枝肉50克,山藥10克,蓮子10克加入適量水同煎煮至軟爛時再放入大米250克,煮成粥即可.日服2次,用于脾虛血虧之眩暈者. 10,龍眼雞子粥:龍眼肉50克,雞蛋1只,棗30枚,加粳米適量同煮常服,用于氣血不足之眩暈患者. 11,人參粳米粥:人參粉(片)3克,同粳米100克加清水適量同煮成粥,再把熬成汁的冰糖徐徐加入粥中,攪勻即成.用于中氣不足,清陽不升之眩暈患者.忌食物品: 蜂蜜:性平,味甘,雖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但有黏膩壅滯之弊.因此,體虛眩暈者食之頗宜,但痰濁中阻眩暈之人則忌食之. 大棗:性溫,味甘,能補氣益血,氣血不足眩暈者相宜.但大棗滋膩助痰.《醫學入門》中認為“多食動風”.對痰濁中阻眩暈者,食之則加重痰濕,故當忌之. 辣椒:《食物宜忌》說它“辛苦,大熱”,故易耗陰助熱上火.《藥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動火故也.”這說明對肝陽上亢,肝火過旺,包括高血壓病的眩暈者,應忌食之. 荔枝:性溫,味甘酸.《玉楸藥解》認為:“荔枝,甘溫滋潤.”《本草綱目》中曾說:“火病人尤忌之.”古人還認為:食荔枝肉過多會醉人,有頭昏,惡心,乏力感,這是由于吃得太多,在體內引起糖代謝紊亂.因此,對肝火眩暈和痰濁眩暈之人,法當忌食. 黃精:《本草便讀》中記載:“黃精,為滋膩之品,若脾虛有濕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本草正義》亦說:“有濕痰者弗服.”因此,痰濁中阻,清陽不升之眩暈者,切勿食之. 芥菜:雖有豁痰利氣作用,但易生熱助火.《本草衍義》中說:“多食動風.”《本草綱目》亦云:“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因此,肝火內熾,肝陽上亢眩暈者忌食. 檳榔:為破氣耗氣食物.《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病屬氣虛者忌之.凡陰陽兩虛,中氣不足,……悉在所忌.”故凡氣血不足,體弱之人的眩暈者,切勿服食. 蘿卜纓:即蘿卜葉.能理氣,消食,又易耗氣傷正.所以,《飲片新參》中告誡:“氣虛血弱者禁用.”因此,體弱多病,氣血不足眩暈者,法當忌之. 荷葉:性平,味苦澀,雖能“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的功效,但對氣血不足眩暈者,又當忌之.正如《本草從新》所言:“升散消耗,虛者禁之.” 此外,體虛眩暈者還應忌食蔥,姜,辣椒,胡椒,桂皮,蘿卜,茶葉,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氣耗氣之物;痰濕型眩暈者還應忌食桂圓,肥肉,黃芪,鵝肉等滋膩助濕生痰之品;肝陽型眩暈者還應忌食狗肉,公雞,辣椒,肉桂,人參,川芎,紫河車等甘溫辛辣助熱上火的食物.
2016-02-25 03: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是眩暈癥,這個原因非常多的.只有檢查才能判斷的啊.注意低脂飲食,低膽固醇飲食和戒煙酒,多吃蔬菜水果.有頭暈服用尼莫地平西比靈腦靈素丹參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關鍵是防止精神緊張保證休息時間和質量,戒煙酒.防止受涼感冒等誘因
2016-02-25 03: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發病時不能睜眼,看什么東西都在旋轉你好!這樣無法診斷病情!最好,你帶老奶奶去正規醫院看看內科.想要得到的幫助:有什么辦法減輕癥狀1,有沒有貧血2,有沒有營養不良
2016-02-24 23: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