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患膽囊炎大二仍未好,如何有效治療
我上高一是患上了膽囊炎,現在我上大二還是不好。飯后兩個2小時左右就打嗝,脹氣。用手捏下前臂就嗝氣,頭也脹的難受。原來吃華沙利膽丸,現在買不到了。我做b超查不出膽結石,驗血膽紅素等也正常。我現在21了,才100零幾斤。大家知道有什么好方法來治療這個病嗎,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囊炎是常見的膽囊疾病,長期未愈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飲食不當、膽囊功能異常、炎癥未徹底消除、生活習慣不佳、精神壓力等。 1. 飲食不當:長期高油高脂飲食會加重膽囊負擔。應保持清淡飲食,減少油膩、辛辣、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 2. 膽囊功能異常:膽囊收縮和排泄膽汁功能障礙,影響消化。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促進膽囊收縮的藥物,如熊去氧膽酸膠囊、消炎利膽片、膽舒膠囊等。 3. 炎癥未徹底消除:炎癥持續存在導致癥狀反復。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膠囊等。 4. 生活習慣不佳:長期熬夜、缺乏運動等。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5. 精神壓力:過大的精神壓力可能影響身體機能。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膽囊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定期復查。同時,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和過度勞累。
2025-01-26 19: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能治療好的.但是也易反復發作.
2016-02-25 06: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大多數膽囊炎的發生,都因膽囊內存在著結石,阻塞了膽囊管,使膽汁排出不暢,繼而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膽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膽囊內并無結石,細菌由腸道或由血循環進入膽囊而形成膽囊炎.膽囊炎的病人由于膽汁成分改變,膽汁濃縮,以細菌和炎性壞死物質為核心,也易形成膽結石,故膽囊炎,膽結石常伴隨存在.手術治療膽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萬的病人要作這種手術,但是手術治療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的術后還會產生并發癥,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別是因病情突然惡化而被迫施行手術者,病死率更高.一般來說,手術療效取決于患者年齡,手術時機.年齡越大,手術時間越晚,效果越差.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手術方法的改進,已使手術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術后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臨床上對于有下列情況者,就要及時選擇手術治療.您好·!膽囊炎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要積極的配合醫生,也要很好的休息,和修養·!
2016-02-24 23: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囊炎膽囊炎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常與膽石癥同時存在.女性多于男性.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可以為初次發作,也可以為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常突然發病,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伴陣發性加劇,有時疼痛可放射到右側背部和肩部.常有惡心,嘔吐和發熱.感染嚴重時可伴有輕度黃疸.檢查右上腹部有壓痛和肌緊張,右肋緣下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膽囊.急性膽囊炎進一步發展可形成膽囊積膿,壞疽或穿孔并導致彌漫性腹膜炎或局部膿腫.急性膽囊炎可以轉變為慢性膽囊炎,而慢性膽囊炎又可引起急性發作.癥狀輕微的急性膽囊炎利用抗菌藥物以及疏肝,清熱,利濕的中草藥治療.重型膽囊炎需要手術治療,切除發炎的膽囊.慢性膽囊炎常常由膽囊結石引起,也可能是急性膽囊炎轉變而來.由于炎癥的反復刺激,肌纖維和粘膜發生萎縮,影響膽囊收縮和膽汁濃縮功能.病人往往有上腹部飽脹,噯氣及厭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類似“胃病”.有的則常感右肩背部和右季肋部隱痛.診斷慢性膽囊炎需要作B型超聲波和膽囊造影檢查.反復發作的慢性膽囊炎,尤其是伴有結石者,宜行膽囊切除術.平時飲食一定要注意清淡,嚴格限制脂肪攝入量,主要應嚴格限制動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膽汁排泄,可以適量選用,但應均勻分布于3餐飲食中,避免在1餐中食用過多的脂肪.因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進縮膽囊素的分泌,使膽囊收縮.膽囊炎時膽汁分泌障礙,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響,脂肪多可能誘發膽囊疼痛.禁止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肝,腎,腦等內臟,魚子,蟹黃,蛋黃等食物.因過多膽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膽汁中,膽汁膽固醇濃度增高,誘發膽囊疼痛.適量攝入蛋白質,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增加膽汁分泌,影響病變組織的恢復;攝入過少同樣不利于受損膽道組織的修復.適量吃如魚類,瘦肉,蛋清等食物.供給豐富維生素,維生素A有防止膽結石作用,有助于膽管上皮生長和保持完整性,幫助病變的膽道修復,大量補充對膽道疾患恢復有利.其他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也應充分供給.增加食物纖維,可選含食物纖維高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蘿r,,豆類,水果,粗糧;及香菇,木耳等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植物纖維能增加膽鹽排泄,抑制膽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膽固醇代謝正常,減少形成膽石的機會.食物纖維不但有利膽作用,且能刺激腸蠕動,有利通便,促使腸內產生的吲哚,糞臭素等有害物質盡快排出,防止膽囊炎發作.多喝水,可以稀釋膽汁,促使膽汁排出,預防膽汁淤滯,有利于膽道疾病的恢復.少量多餐,少量進食可減少消化系統負擔,多餐能刺激膽道分泌膽汁,保持膽道暢通,有利于膽道內炎性物質引流,促使疾病減緩和好轉.不吃刺激性食物和強烈調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不吃油煎油炸及產氣食物,如牛奶,洋蔥,蒜苗,蘿I,,黃豆等.注意衛生,防止腸道寄生蟲和細菌感染.可參考輔助食療:赤豆鯉魚湯適用于肝硬化,肝腹水者食用,也可以作為黃疸型肝炎,慢性膽囊炎,胰腺炎者的輔助治療.主料:鯉魚1條,約重500克.配料:赤小豆120克,陳皮6克.調料:白糖適量.將鯉魚去鱗雜,洗凈,加陳皮,赤豆共煮,以爛為度,可加適量白糖,吃肉喝湯.
2016-02-24 16: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膽囊炎(cholecystitis)分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多見,尤以肥胖,多產,40歲左右的女性發病率較高. 急性膽囊炎發病與膽汁淤滯和細菌感染密切相關.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占60%~70%),克雷伯菌,厭氧桿菌等革蘭陰性菌,多由腸道經膽總管逆行進入膽囊,少數經門靜脈系統至肝,再隨膽汁流入膽囊. 慢性膽囊炎一部分為急性膽囊炎遷延而成,但多數既往并無急性發作史.約70%的病人伴有結石.由于膽石刺激,加上在長期慢性炎癥的基礎上,有過反復多次的急性發作,可使膽囊萎縮或囊壁纖維組織增生肥厚,終致囊腔縮小,功能喪失.若膽囊管為結石,炎性粘連或疤痕完全阻塞,膽汁無法流進膽囊,而膽囊內原有的膽汁,因膽色素逐漸被吸收,粘膜仍不斷分泌無色水樣粘液(白膽汁),即可形成膽囊積水;當繼發感染,則演變為膽囊積膿.(一)非手術療法:亦可作為術前準備,包括:a.臥床休息,禁食,腹脹者胃管減壓;b.補液,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c.解痙止痛;d.靜脈聯用有效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氯霉素,先鋒霉素等;對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術療法 1.急性膽囊炎:一般主張經12~24小時積極的內科治療,待癥狀緩解再擇期手術. 2.慢性膽囊炎:無論有無結石,因膽囊已喪失功能,且為感染病灶,均應擇期手術切除. (三)飲食療法 膽囊炎膽石癥除用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外,營養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緩解和手術后健康恢復階段更不容忽視營養治療的要求及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營養治療的總目的,是通過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預防結石的發生.急性發作期的重癥患者應禁食,可靜脈補給各種營養素;當能進食時,應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隨病情逐漸緩解可給予低脂半流質或低脂少渣軟飯.每日應少食多餐,仍須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膽囊炎應給予充足熱量的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和適量限制脂肪的飲食,同時要有豐富的維生素. (2)要有足夠熱能,方能保證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體重過重,應給予低熱能飲食,使患者體重減輕.低熱能飲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適合對膽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給熱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對慢性膽囊炎患者,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增進食欲,促進膽囊收縮利于膽囊排空,應盡可能提高飲食中蛋白質比例.每日蛋白質供給量以每公斤體重l~1.2克為宜,但要避免隨著蛋白質攝入過量的膽固醇.在飲食方面,膽囊炎急性發作時,在消炎治療的同時,還應采取禁食的措施.當癥狀緩解后應食豆漿,果子汁,素菜湯,濃米湯等高糖流質食物.慢性期膽囊炎可食瘦肉,雞肉,魚肉及蔬菜,水果泥等低脂肪,低膽固醇半流質食物.同時應多飲水,促進膽汁的排出.
2016-02-24 14:1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