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面部抽搐的發生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因素、神經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和環境因素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9-03-16 11:05
1.生理因素:精神緊張、疲勞、睡眠不足等,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引起面部肌肉抽搐。這種情況通常通過休息、放松可緩解。
2.神經因素:面神經受壓或受損,如面神經被血管壓迫,可能引發面肌痙攣。
3.疾病因素:腦部疾病如腦炎、腦血管疾病,或面部神經炎癥等,也會導致面部抽搐。
4.藥物因素: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引發面部抽搐。
5.環境因素:長期處于寒冷、潮濕的環境,可能刺激面部神經,導致抽搐。
總之,面部抽搐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出現頻繁或持續的面部抽搐,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進行詳細檢查,如頭顱 CT、磁共振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藥物治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針灸、手術等。同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朋友你好,你這情況建議考慮去醫院針灸治療看看的
2016-02-25 03: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對面肌痙攣無論中醫(包括針灸)還是西醫都沒有特效療法.現在有面神經絞扎術,面神經梳理術等手術療法;肉毒桿菌素局部注射等.這些都必須在醫院里進行.
2016-02-24 22: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癲癇病人面部痙攣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以后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于一側,雙側者甚罕見。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于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后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2016-02-24 18: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痙攣收縮,且帶有關節運動。多為全身性對稱性,伴有隨意運動的喪失。臨床表現多為四肢和軀干骨骼肌強直性收縮或陣攣性收縮,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多伴有意識喪失,常反復發作,輕者為局限性抽搐。為軀體或顏面某一局部連續性抽動。抽搐來之較急,大多到急診室就診,可見于多種疾病,且多為嚴重階段,平時需要我們熟記能引起抽搐的各個系統疾病及其他們的抽搐特點、伴隨癥狀,全面有序的進行各個系統檢查,盡早做出病因診斷。異常的肌肉收縮來自肌肉、周圍部位或非神經系統任何水平的障礙,單純來自肌肉的收縮一般指發生于局部肌束的顫動而無關節的運動,如肌束顫動、肌肉顫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