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丹毒和蜂窩織炎在病因、癥狀、發病部位、病程以及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 1.病因:丹毒多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感染引起;蜂窩織炎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感染所致。 2.癥狀:丹毒皮損界限清晰,局部紅腫熱痛,常有發熱等全身癥狀;蜂窩織炎皮損邊界不清,疼痛劇烈,全身癥狀更重。 3.發病部位:丹毒好發于下肢和面部;蜂窩織炎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4.病程:丹毒病程較短,經治療后易消退,但易復發;蜂窩織炎病程較長。 5.治療方法:兩者都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呋辛、阿莫西林等。丹毒還可配合外用藥物;蜂窩織炎如有膿腫形成,可能需要切開引流。 總之,丹毒和蜂窩織炎雖然都是炎癥性疾病,但在多個方面有所不同。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1-27 02: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丹毒: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表淺蜂窩織炎,但也可以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中醫稱為流火。本病多見于小兒及老弱、營養不良、酒精中毒、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患者。局部因素為腎性水腫或淋巴引流不暢,使易感性增強。直接原因常由于皮炎、膿皰病或皮膚癬菌病繼發感染引起,如耳及鼻前庭的感染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則常是小腿丹毒的主要原因。嬰兒好發于腹部,兒童多見于臉部及耳部。成人則以小腿部多見。B型鏈球菌感染皮膚后經2~5天的潛伏期,突然寒戰發燒,高時可達40℃,伴頭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皮損起初為紅腫斑片,浸潤增厚,表面緊張光亮,境界清楚,并可向四周蔓延,可從一側頰部擴展到另一側,或可在附近出現新的紅斑再與原病損相連。病情嚴重者在紅斑中間出現大皰或血皰。水腫程度視發病部位而不同,如眼眶部腫脹最明顯。蔓延速度則視感染之輕重,患者在抵抗力以及治療情況而不同。
2016-02-25 11: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都是軟組織感染.有不同病菌引起,臨床表現也不一樣.蜂窩織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的彌漫性化膿感染.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
2016-02-25 10: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