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偶發低血糖伴反流性食道炎,現胃部不適如何診斷?
長期以來會偶發低血糖癥狀(饑餓感,四肢發軟,手指發抖。吃個糖或進食癥狀消失),并有4年反流性食道炎。起因:半個月來經常酗酒至嚴重嘔吐,且經常熬夜。癥狀:進食后3個小時左右開始有很重的饑餓感,且感覺胃部(感覺像是胃部和食道交接處)很不舒服有隱痛,然后就四肢發軟,手指發抖,頭有點暈,開始冒汗,面部蒼白,持續4、5小時。單純吃糖或滴注葡萄糖后癥狀沒有減輕。有朋友建議吃個雷林替丁,吃后20分鐘癥狀消失。最近連續半個月來都會在進食3小時左右發病,我只要進食就癥狀消失。我到醫院后醫生沒做胃鏡也沒做鋇透直接開了雷貝拉磋鈉腸溶片、復方鋁酸佖顆粒、鹽酸伊托比利片這三種藥,讓我先吃一陣子再去找他。現在才吃藥5天,可是我個人對于是否胃潰瘍有很大疑問。因為我并沒有胃部燒灼感也沒有壓痛。而且我只要在3消失左右進食就不會發病。請高手幫我診斷一下!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長期偶發低血糖癥狀,又有反流性食道炎,近期酗酒、熬夜后出現進食后 3 小時左右胃部隱痛、四肢發軟等癥狀,對是否為胃潰瘍存在疑問。可能的因素有飲食作息不規律、原有疾病影響、胃酸分泌異常、胃黏膜損傷、神經調節紊亂等。 1. 飲食作息不規律:長期酗酒、熬夜,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節律,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部不適。 2. 原有疾病影響:反流性食道炎可能使食管下括約肌功能失調,胃酸反流,進而影響胃部。 3. 胃酸分泌異常:酗酒等不良習慣可能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損傷胃黏膜。 4. 胃黏膜損傷:頻繁嘔吐、胃酸刺激等可能造成胃黏膜受損,引發胃部癥狀。 5. 神經調節紊亂: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影響自主神經對胃腸道的調節,導致功能異常。 綜合來看,目前的癥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建議先遵醫囑服用醫生開具的藥物,同時調整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避免酗酒。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復診,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如胃鏡等,以明確診斷。
2025-01-26 19: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說的情況考慮是十二指腸潰瘍。多數是在進食1-3小時后發病。而胃潰瘍多數是在進食前胃痛,胃炎多數是在進食后就會出現刺激性的疼痛。建議可以按照醫生給予的藥物口服治療。觀察治療。如果有不良反應或者是其他問題出現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2016-02-25 22: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一般是在饑餓狀態下發病,進食后很快緩解,估計存在十二指腸潰瘍!建議最好查一下胃鏡,并且檢查一下幽門螺旋桿菌,同時要戒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規律進餐!
2016-02-25 14: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低血糖癥? 低血糖(hypoglycemia)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組綜合征。由任何原因引起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均稱為低血糖癥。正常人血糖基本穩定在3.3~8.9mmol/L(60~160mg/dl)的范圍內。低血糖的標準不易界定。在不同的個人(或甚至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臨床階段)都不相同。所以,應該以更具有生理意義的Whipple’s三聯征來定義才合理:①具有低血糖相關的癥狀;②當時血糖值較低;③以上癥狀在血糖值同升后會消失。多數低血糖癥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并與藥物相關。非藥物相關低血糖癥中最常見的是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血糖癥,其次為胰島細胞瘤和其他內分泌疾病所致的低血糖癥,肝源性或惡性腫瘤所致的低血糖癥也不少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