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臀部及髖關節等多處疼痛原因及應對
最近雙側臀部及髖關節疼痛,無明顯外傷史及勞損史。反復發作的跟骨結節腫痛或足跟痛。突然發生的脊柱及四肢大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的癥狀。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雙側臀部及髖關節疼痛,跟骨結節腫痛或足跟痛,脊柱及四肢大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關節炎、風濕免疫性疾病、感染、代謝性疾病、腫瘤等。 1.關節炎:常見的有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多因關節軟骨磨損,類風濕關節炎則是自身免疫異常。治療包括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物理治療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與遺傳、免疫等有關。治療常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藥物。 3.感染:如化膿性關節炎,由細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阿莫西林)治療。 4.代謝性疾病:如痛風,因尿酸代謝異常。治療藥物有別嘌醇、非布司他等。 5.腫瘤:如骨腫瘤,會導致疼痛和功能障礙。治療方法取決于腫瘤性質和分期。 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 X 線、CT、血液檢查等)以明確診斷,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5-02-05 17: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考慮是關節炎,關節炎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你好,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是非淄體抗炎藥,此類藥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霉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016-02-26 05: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屬,常為了避免或減輕患者的關節疼痛,使病變關節長期處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動狀態,從而導致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使本來并不嚴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復的關節、肢體,實際上處于活動度喪失的殘疾或殘廢狀態。正確的方法是積極接受抗炎藥物治療,使關節疼痛得以控制,并及時、謹慎地漸進地進行關節活動。病變急性期,每天1~2次輕柔地幫助關節活動,使之剛達到出現疼痛的程度,有助于減輕關節攣縮。不運動時,應將急性發炎的關節置于適當的位置和(或)用夾板制動,以備將來發生不可避免的攣縮、畸形又無法矯正時,多保持一些功能。在病變的亞急性、慢性期,應堅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運動,并根據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活動次數、時間及頻率。應讓患者知道,堅持各部位的活動鍛煉十分重要,在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和停止藥物治療后,仍應長期堅持運動,盡可能保持各關節處于正常功能狀態。
2016-02-25 20: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本病多見于15~40歲青壯年,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左右,45歲以上發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約為5:1。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