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拉稀肚子咕嚕兩天可能是腸炎,這可能由飲食不當、感染、腸道菌群失調、腹部著涼、腸道炎癥性疾病等引起。 1.飲食不當:食用過多生冷、油膩、辛辣食物,或飲食不潔,會刺激腸道,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出現拉稀、肚子咕嚕。應調整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2.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腸道,引發炎癥。需根據感染類型,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如諾氟沙星、阿莫西林、阿苯達唑等。 3.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多??裳a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乳酸菌素片等。 4.腹部著涼:腹部受寒使腸道痙攣。注意腹部保暖,可用熱水袋熱敷。 5.腸道炎癥性疾?。喝鐫冃越Y腸炎、克羅恩病等。需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進行針對性治療。 總之,出現拉稀肚子咕嚕的癥狀,如果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2025-02-06 04: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腸炎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小女孩鬧肚子或粘液膿血便.寄生蟲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較為常見.真菌性腸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此外,休息無規律和精神過度緊張也是引起此病的一個原因.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并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粘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2016-02-26 13: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慢性腸炎的常用藥物如何?(1)消炎止痛:細菌感染,除選用致菌培養有效抗生素外,可選用黃連素0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腸靈4片,每日3次.病情出現發熱,脫水,休克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必要時輸液輸血或吸氧.(2)解痙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魯苯辛15~30mg,日3次.3)止瀉劑可選用,次碳酸鉍1~2g,每日3次;復方樟腦酊4mg,每日3次.(4)精神性腹瀉者,可服利眠寧10mg,每日3次;或眠安寧1片,日2次.(5)中藥方面:①脾虛泄瀉,可給予補中益氣丸或人參健脾丸.②腎陽虛衰泄瀉,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氣乘脾泄瀉,予痛瀉要方或逍遙丸服用.
2016-02-26 12: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并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并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虍惓?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并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西醫治療解痙止痛:654-210-20mg,口服,肌注或靜滴,亦可用阿托品.輸液:一般可口服5%葡萄糖鹽水,不能口服者可給予靜脈輸液,同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抗感染治療:一般選用黃連素0.3克,每日3次口服;痢特靈0.1克,每日3次口服;慶大霉素16-24萬單位,加入液體中靜滴;氨芐青霉素1-6克,加入液體中靜滴.止瀉劑:鞣酸蛋白0.3克,每日3次口服.中醫治療單驗方炒車前子研末,每次6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治暴瀉不止,小便不通.胡椒粉填滿肚臍,紗布敷蓋,隔日換1次,主治寒濕瀉泄.
2016-02-26 10: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小女孩鬧肚子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里急后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急性腸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1,注意飲食衛生.2,忌吃油膩食物.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4,忌生吃大蒜.5,忌盲目使用止瀉藥.6,忌吃高纖維的食物.
2016-02-26 09: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