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腎陰虧損伴體內濕熱,又有小便混濁、血虛、月經不調等癥狀,可通過中藥調理。調理時需綜合考慮,包括滋陰補腎、清熱利濕、養血調經等。常用的中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龍膽瀉肝丸等。 1.滋陰補腎:腎陰虧損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其能滋陰補腎,改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癥狀。 2.清熱利濕:龍膽瀉肝丸有清肝膽、利濕熱的作用,對體內濕熱導致的口苦、尿黃等有幫助。 3.養血調經:烏雞白鳳丸可用于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 4.調理小便:八正合劑能清熱、通淋、利水,有助于改善小便混濁。 5.綜合調理:還可考慮服用知柏地黃丸,它在滋陰清熱方面效果較好。 以上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如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5-02-05 17: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你所說的情況可以吃知柏地黃丸配合五苓散治療一下就可以了,學會緩解壓力的方法,避免緊張壓力。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多吃烏骨雞、羊肉、魚子、青蝦、對蝦、豬羊腎臟、淡菜、黑豆、海參、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
2016-02-27 10: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后明顯.1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2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3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4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5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6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后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濕熱的治療,分濕重還是熱重,建議當地中醫院看中醫辨證施治,采用中藥調理一下
2016-02-27 03: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