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老年人脊髓壓迫癥的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脫水劑、神經營養藥物、鎮痛藥、改善微循環藥物等。 1.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具有減輕脊髓水腫和炎癥反應的作用。 2.脫水劑:像甘露醇,能有效緩解脊髓受壓引起的水腫。 3.神經營養藥物:例如甲鈷胺,有助于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4.鎮痛藥:比如布洛芬,可減輕疼痛癥狀。 5.改善微循環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能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環。 老年人脊髓壓迫癥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用藥時務必遵循醫生的建議,不可自行用藥。同時,患者還需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025-02-06 19: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脊髓壓迫癥是一組具有占位效應的椎管內病變。應及早明確診斷,盡快去除脊髓受壓的病因,手術是唯一切實有效的措施。同時應積極防治并發癥,早期康復和加強護理。
2016-02-27 06: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脊髓壓迫癥一旦診斷確立,地塞米松就應立刻使用,可快速緩解疼痛并改善神經功能,同時加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以預防應激性潰瘍。在放療或手術使癥狀好轉后可逐漸減量至停用糖皮質激素,以避免皮質激素的嚴重并發癥。
2016-02-27 04: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治療 脊髓壓迫癥的治療目的為緩解疼痛,恢復或保留神經功能,控制局部轉移癌灶,保持脊椎的穩定性。由于全身性癌癥的影響,徹底治愈至少在絕大多數病人不現實,因此主要還屬姑息性治療,其療效與治療前神經功能狀況密切相關。治療前,對能走動的病人,經放療或椎板切除加放療,有79%~64%可控制病情,仍能自由走動;而治療前不能走動僅具殘留運動功能者,治療后有25%~45%能自由走動;治療前已下肢癱瘓者,治療后只有3%~10%能走動。 1.糖皮質激素治療脊髓壓迫癥一旦診斷確立,地塞米松就應立刻使用,10mg靜注,以后4~5mg,1次/6h,可快速緩解疼痛并改善神經功能,同時加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以預防應激性潰瘍。在放療或手術使癥狀好轉后可逐漸減量至停用糖皮質激素,以避免皮質激素的嚴重并發癥。 2.放療1966年Mones等首先報道,放射治療硬膜外轉移所致脊髓壓迫癥病人有34%(14/41)獲得了走動的能力。但以淋巴瘤、Ewing肉瘤及神經母細胞瘤等對放療敏感的腫瘤療效較好,轉移性乳腺癌次之,而轉移性肺癌療效較差。另有報道,放療對癱瘓病人只有3%~16%有效,而尚有運動功能者的有效率可高達36%~58%;能走動者治療后73%仍可保持走動,緩解期約在6個月以上;在治療前有小便失禁或潴留者放療的療效差,約66%(43/65)將不能走動。而治療前已不能走動者,治療后無自主經功能紊亂者常不及半數。由于脊髓壓迫癥的預后差,診斷一旦確定,即用大劑量(100mg)地塞米松和雷尼替丁、鉀鹽等并在30min至2h內開始放療,起初3天每天劑量5Gy,以后每天3Gy至總量30Gy。放療部位以脊椎受壓部位為中心,一般還擴展至上下兩個椎體。頸椎部位常用兩側照射;胸椎在多數情況采用單野后位照射至6~8cm深,約至脊椎前緣;腰椎則用后前二野照射,以避免脊髓受損。地塞米松配合放療100mg/d,連用3天,以后在癥狀控制后,在病情許可時快速減量至停藥。有學者仔細對比觀察,認為放療前使用皮質激素,比初3天加大放射劑量以減輕放療初期加重的癥狀更有價值;也有認為皮質激素選用潑尼松(強的松)60mg/d或地塞米松16mg/d,已能達到治療要求。在皮質激素選用品種和劑量方面,目前還無一致意見。為減輕皮質激素副作用,應加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和鉀鹽,并在放療中每天仔細檢查神經功能,如有惡心又并非放療引起的水腫所致,即使統計資料放療與手術的療效相仿,還應考慮改用手術治療,有些病人還可見效。從腫瘤種類而言,放療對淋巴瘤、骨髓瘤的脊髓壓迫癥療效最好(50%~80%),前列腺癌、乳腺癌次之(25%~65%),肺癌和腎癌的療效較差(10%~60%);然因肺癌各細胞類型對放療療效不同,肺癌中以小細胞型療效最好,鱗型、大細胞型次之,腺型較差;如果注意選擇病種,脊髓壓迫癥放療緩解率也會有相應差異。
2016-02-27 02: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