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積液治療未明,能否找到病灶痊愈及有無特效療法
強心利尿治療,成效不大,后插管排液。病理檢測正常,呼吸浮腫減輕,精神恢復,于2月2日出院。原因未果。2月23日出現反復呼吸厭食住院。輸氧強心利尿后癥狀減輕,排液500cc.三天后B超檢測仍有大量積液,能否找到病灶,能否痊愈,有無特效療法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患者出現反復積液,經過治療仍有大量積液,原因未明。能否找到病灶、痊愈以及有無特效療法,取決于多種因素,如病因、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反應、患者個體差異等。 1. 病因:常見病因包括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每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不同,治療方法也各異。 2. 病情嚴重程度:積液量的多少、對臟器功能的影響程度等,都會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 3. 治療反應:患者對目前的輸氧、強心、利尿等治療的反應,若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4. 患者個體差異:患者的年齡、基礎健康狀況、遺傳因素等,也會在治療和恢復過程中起到作用。 5. 醫療技術和檢測手段:先進的檢測技術和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有助于更準確地找到病灶。 總之,對于該患者,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判斷能否找到病灶并痊愈,目前尚無絕對的特效療法,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2025-02-05 22: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旦細菌性心包炎的診斷成立,除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外,仍應立即施行心包切開術因為全身抗生素治療及向心包腔內注入抗生素皆不能防止腔內膿液的形成,甚至可因大量心包積液而引起心臟壓塞,或因包裹性積膿形成而發展成縮窄性心包炎。對于有些稠厚的化膿性積液形成小腔需做廣泛的心包切開術達到充分引流以預防發生縮窄性心包炎。根據心包積液性質及血培養的結果或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必要時需多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抗生素的劑量須足量、療程應充分,在感染控制后仍需維持2周。
2016-02-28 01: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包炎的癥狀: 1、呼吸困難 作為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癥狀之一,呼吸困難也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當心臟部位出現劇痛感的時候,患者的呼吸就顯得更加困難了。急性心包炎出現呼吸困難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臉色蒼白、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等癥狀。 2、全身癥狀 根據病因及個體反應不同,全身癥狀差異較大。感染性心包炎者,多有毒血癥狀,如發熱、畏寒、多汗、困乏、食欲不振等。非感染性心包炎的毒血癥狀較輕,腫瘤性者可無發熱。 3、心前區疼痛 主要見于纖維蛋白性心包炎階段。疼痛部位在心前區或胸骨后,亦可向左臂、左肩、左肩胛區或上腹部放散。呈尖銳的劇痛或沉重的悶痛、可隨呼吸、咳嗽、吞咽、體位改變而加重。心包膜臟層無痛覺神經,只有在左側第五、六肋間水平面以下的壁層心包膜有痛覺纖維,所以當心包炎累及該部或并有膈胸膜炎時方出現疼痛,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常伴胸膜炎,疼痛特著。結核性及尿毒癥性心包炎時,疼痛較輕。心包炎的癥狀,認真對待自己的心包炎病情,避免自己的心包炎影響到自己,另外心包炎患者一定要謹慎治療心包炎,避免心包炎治療誤區的出現。
2016-02-27 22: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包炎的癥狀:1.感染 病原體有細菌(包括結核桿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立克次體等。 2.腫瘤 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 3.自身免疫 風濕熱及其他膠原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臟損傷后,如心包切開后綜合征等。 4.內分泌、代謝障礙 尿毒癥、黏液性水腫、膽固醇性心包炎。 5.物理因素 外傷、放射性治療。 6.化學因素 肼苯噠嗪、普魯卡因酰胺等。 7.鄰近器官疾病。 8.病因不明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
2016-02-27 19: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急性心包炎是心包臟層和壁層的急性不象炎癥可由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學等因素引起。急性心包炎癥狀可能為原發性疾病如感染時的發冷、發熱、出汗、乏力等癥狀所掩蓋。心包炎本身的癥狀有:心前區疼痛主要見于炎癥變化的纖維蛋白滲出階段。心臟壓塞的癥狀可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紫紺、乏力、上腹部疼痛、浮腫、甚至休克。急性心包炎的治療都是的時間治療原則為:可以治療原發病改善癥狀家里解除循環障礙
2016-02-27 15: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