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達帕林凝膠和一清膠囊后皮膚變差咋回事
我使用外用阿達柏林凝膠每晚擦一次,和內服一清膠囊.但是我現在感覺皮膚脫皮越來越多,而且每天早晨起來皮膚很難受很緊繃的.特別干燥.摸摸臉會脫皮,很粗糙.以前是輪廓和脖子上有點痘痘.現在擦那個藥.感覺越來越多..皮膚的色澤也越來越差.是不是這藥不行?還是正常現象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使用阿達帕林凝膠和一清膠囊后皮膚出現脫皮、緊繃、干燥、長痘增多、色澤變差等情況,可能是藥物正常反應、用藥不當、皮膚過敏、原有病情變化或其他因素所致。 1. 藥物正常反應:阿達帕林凝膠常見副作用就是皮膚干燥、脫皮等。它通過調節皮膚細胞代謝發揮作用,初期可能有不適,通常會逐漸減輕。 2. 用藥不當:比如用量過大、涂抹范圍過廣或未做好保濕,都可能加重不良反應。 3. 皮膚過敏:個體對藥物成分過敏,會出現皮膚異常。 4. 原有病情變化:痘痘增多可能是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有新的誘發因素。 5. 其他因素:如近期生活習慣不良,如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等,也可能影響皮膚狀態。 如果皮膚不適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在用藥期間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皮膚保濕和防曬。
2025-02-06 07:1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阿達柏林凝膠是治療痤瘡的主要藥物,但是有些人會出現不適和治療無效甚至加重的表現.患者出現脫皮和皮膚干燥也是正常的.患者如果出現不適和治療無效的情況,建議暫停治療,治療的同時還要有抗生素的治療,或者選擇其他的藥物治療.
2016-02-28 14: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痘其實就是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導致的,可以用含去激素的藥膏進行治療。見效沒那么快,與凝膠中的激素含量有關,用一段時間(3天)見效。如果還沒效果,考慮藥物問題。
2016-02-28 12: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這些都是阿達帕林凝膠的正常反應.這個不要滿臉擦,哪有痘痘擦哪啊,白天可以擦保濕霜.脫皮嚴重可以晚上擦了半小時就洗掉,或者改為隔日一次.等一段時間不脫皮了再改為一天一次,再延長藥物和皮膚的接觸時間.阿達帕林是進口的三代維A酸,相對國產的刺激性已經比較小了,如果你實在不能耐受可以改為一代維A酸霜.但是效果不如那個好.所以建議你擦了一會就洗掉,不要擦正常的皮膚,它不是護膚品,不要滿臉擦.
2016-02-28 10: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外用阿達帕林具有溶解粉刺作用,并能糾正表皮的異常角化,從而阻止尋常型痤瘡的發生.阿達帕林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調節毛囊上皮細胞的分化,減少微粉刺的形成.,但不同的是它可選擇性結合于與角質細胞增生與分化有關的維A酸受體g,不與胞漿視黃酸結合蛋白結合.在Rhino鼠實驗模型中,外用阿達帕林具有溶解粉刺作用,并能糾正表皮的異常角化,從而阻止尋常型痤瘡的發生.阿達帕林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調節毛囊上皮細胞的分化,減少微粉刺的形成.同時體內,體外實驗表明,阿達帕林的抗炎作用強于其它維A酸類藥物.其抗炎機制是抑制人類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性,以及抑制花生四烯酸經脂質氧化生成炎癥介質,這提示阿達帕林作用于痤瘡中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臨床實驗也證實外用阿達帕林可以改善痤瘡患者的炎性皮損,如丘疹,膿皰.局部使用治療痤瘡.副作用:本藥只能外用,不能口服.過量涂用藥物不能增加療效或加快起效,反而會引起紅斑,脫屑,不適感.小鼠口服本藥的急性中毒劑量為10g/kg.如果偶然攝入本藥,除非劑量很小,否則應采取措施排空胃腸道.
2016-02-28 06: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干燥綜合征? 干燥綜合征又稱干燥綜合征(sicca syndrome),是一種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的自身免疾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癥反應主要表現在外分泌腺體的上皮細胞,故又稱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體上皮細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臨床癥狀除有唾液腺和淚腺受損、功能下降而出現口干、服于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體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現多系統損害的表現。其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和高免疫球蛋白。在我國人群的患病率用不同的診斷標準為0.29%~0.7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為3%一4%。本病女性多見,男女比為1:9~1:20°發病年齡多在40~50歲,也見于兒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