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生慢性中耳炎伴膽脂瘤能否治愈及聽力恢復
醫生:您好!我現在是一名本科即將要畢業的大學生,正準備考研,但最擔心的就是我的耳朵---左耳聽力大大下降(4.0),右耳基本正常(5.0),原因是小學四年級時得了中耳炎治療不極時,到現在,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轉為慢性了,且有膽脂瘤,耳后的突起處有幾個像鱗巴一樣的小豆,(在楚雄州醫院醫過7000元,只好轉),醫生在CT下說耳朵里有東西,但不知為什么,(片子上黑黑的一團),以為是膿,就打消炎針兩個月整,都還有膿.......醫生,我的這種情況能治好嗎,聽力能讓考研體檢過關嗎,需要花多少錢(我是一個窮學生,因上次醫了7000元,現在考研都是貸款,很關心這個,如果太高,只好不醫.)想在昆明或楚雄醫治,因為沒有錢去外面治.請醫生給我答復,13987810465或13508855953或QQ:24770680或24770680@163.COM我將非常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慢性中耳炎伴膽脂瘤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耳部疾病,其治愈可能性、聽力恢復情況及治療費用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選擇、個體差異、術后護理及康復訓練等。 1.病情嚴重程度:若膽脂瘤范圍較小,未造成嚴重結構破壞,治愈及聽力改善機會較大;反之則難度增加。 2.治療方法選擇: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在于清除膽脂瘤和病變組織,重建聽力結構。 3.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恢復能力不同,對治療的反應也有所差異。 4.術后護理: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感染,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 5.康復訓練:進行適當的聽力訓練,有助于提高聽力恢復效果。 總之,慢性中耳炎伴膽脂瘤的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樹立信心,即便經濟條件有限,也應在正規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幫助,爭取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2025-02-06 12: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我不知道為什么耳朵外道有個小洞,每年的夏天都會流容,很痛,請問這怎么辦呢
2016-02-28 17: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慢性中耳炎癥狀取決于鼓膜穿孔的位置。若鼓膜中央性穿孔(穿孔部位在鼓膜中央)時,慢性中耳炎可因鼻咽部感染或污水進入中耳后急性發作。通常為細菌感染,有膿性分泌物;持續性炎癥導致息肉形成,通過鼓膜穿孔處脫入外耳道。感染持續存在可破壞聽小骨,產生傳導性聽力損失。慢性中耳炎可引起鼓膜邊緣性穿孔,發生傳導性聾及惡臭的分泌物。邊緣性穿孔更易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如內耳感染(迷路炎)、面癱、顱內感染等。邊緣性穿孔常伴有膽脂瘤形成(中耳上皮脫落聚積)。膽脂瘤破壞骨質,增加了產生并發癥的可能性。當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時,應用棉簽或負壓吸引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分泌物,再用醋酸可的松滴耳。嚴重的急性發作應口服抗生素如羥氨芐青霉素等,或根據感染細菌種類及藥敏試驗來選擇抗生素。 鼓膜穿孔可通過鼓室成形術來修補。若有聽骨鏈破壞亦可同時修復。膽脂瘤應通過外科手術去除。若膽脂瘤未去除,不能修復中耳結構。
2016-02-28 14: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 1.弄濕耳朵,應將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再以吹風機向耳內吹三十秒,可消除細菌及霉菌酷嗜的濕熱環境2.在耳朵發癢時滴耳藥水,使其具有抗菌功效,可避免感染3.洗頭發、洗澡或游泳時,記得戴耳塞可保持干燥,避免感染4.患中耳炎時若想游泳,應將頭露出水面,減少水進入耳內的機會5.使用止痛劑暫時止痛,但仍應就醫6.熱敷可緩解耳痛7.勿清除耳垢,適度的耳垢可防潮并提供良性菌的棲身處8.保持耳道的干燥,可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的塞入耳朵入口處,有助吸收耳朵內的水分,使耳道干燥9.使用消毒酒精、白醋、嬰兒油或羊毛脂等家庭配方,在每次弄濕耳朵后充當干燥劑。使用方式是側著頭將上述液體滴入耳朵,晃動頭部,使其抵入耳道底部,再偏另一邊使其排出10.慎選游泳場所,才不會感染細菌
2016-02-28 09: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一般十五天到二十天后可以有聽力!中耳炎的護理保健及預防?中耳炎的護理保健及預防 凡發生耳內堵塞感應及時尋找原因,及時排除,對疾病的恢復大有益處。 鼻和鼻咽部的炎癥波及咽鼓管阻塞時,則應及早使用1%麻黃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縮,咽鼓管通暢,新鮮空氣進入中耳,使耳的滲出及時吸收。 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時往往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將鼻涕擤出。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險,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則壓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因此應提倡正確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側。如果鼻腔發堵鼻涕不易擤出時,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氣后再擤。 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有鼓室內積液或積血者,應去醫院進行治療。 加強兒童保健,及時做好預防接種,防止傳染病發生,對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進行定期健康普查,及早發現治療。 宣傳正確的哺乳姿勢,改變不良的哺乳習慣,哺乳時小兒不要平臥,頭部要高一些,以防奶水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在上呼吸道有急性炎癥時,不要用力擤鼻,以防止鼻咽部分泌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最好是將分泌物咽腔后再吐出。清除鄰近病灶,如鼻竇炎、增殖體炎、扁桃體炎等。 洗澡、游泳時避免污水流入外耳道。 挖耳常可損傷中耳,引起炎癥,因此,需避免挖耳等不良習慣。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營養合理,增強機體抵抗力。
2016-02-28 06: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