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孩子因感染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治愈后遺留雙耳失聰,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輔助器具、康復訓練、手術干預及基因治療等。 1.藥物治療: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有助于促進神經修復。但藥物效果因人而異,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輔助器具: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幫助孩子接收聲音信號,改善聽力狀況。 3.康復訓練:包括聽力訓練、語言訓練等,幫助孩子適應聽力變化,提高語言能力。 4.手術干預:對于某些特定的耳部結構損傷,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修復,但手術風險和效果需綜合評估。 5.基因治療:這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仍處于研究階段,但未來可能為部分患者帶來希望。 孩子化膿性腦膜炎后的雙耳失聰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
2025-02-05 23: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簡稱化腦),系由各種化膿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癥。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常見。自使用抗生素以來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者最多見,可以發生流行,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多見于冬春季,兒童發病率高。腦膜炎雙球菌為革蘭氏陽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在上呼吸道繁殖產主大量的內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時,病原體侵入血液,繼而侵入腦膜,形成化膿性腦膜炎。 傳染源是患者和帶菌者,尤其是帶菌者和不顯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但由于病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差,只有當與傳染源密切接觸時才可能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終身免疫,故發病多為兒童。一般在冬春季節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呈散發性,有時也可小流行。自從疫苗接種后,周期性流行已少見。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1~7日,一般2~3日,臨床上按病情及表現分為四型: ?、倨胀ㄐ停赫疾±?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咽痛、流涕,進入敗血期后出現高熱、畏寒、寒戰。70%的病例皮膚粘膜出現暗或紫紅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勻的瘀點、瘀斑。1~2日后進入腦膜炎期,出現顱內高壓,表現為頭痛加劇,嘔吐頻繁(呈噴射狀)及腦膜刺激癥(即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克、布氏征陽性),血壓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煩躁不安和表情呆滯等毒血癥表現,嚴重者出現譫妄、昏迷。嬰幼兒(2歲以下)因顱骨縫及囟門未閉,腦膜炎癥狀常不典型,表現為高熱、嘔吐、拒食、哭鬧不安,甚至驚厥,雖無腦膜刺激征,但前囟門飽滿有助診斷。 ?、诒┌l型:此型多見于兒童,病情兇猛,如不及時搶救可于24小時內死亡。常高熱,頭痛,嘔吐,嚴重精神萎靡,意識障礙,時有驚厥,少尿或無尿,患腦實質損害患者迅速進入昏迷,驚厥頻繁,肢體偏癱,血壓高,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為暴發休克型和暴發腦炎型。體克型除普通型癥狀外,其突出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精神極度萎摩,有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皮膚出現花紋,尿量減少,血壓下降,腦脊液多澄清,細胞數略增加或正常。血培養及淤點涂片為陽性。暴發腦炎型,其突出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終發生腦疝,呼吸衰竭。同時具有休克型和腦炎型癥狀者為混合型,病死率極高?! 、圯p型:僅出現皮膚粘膜出血點,涂片染色可發現病原菌,此型多見于兒童?! 、苈詳⊙Y型:很少見,多為成人,遷延數月之久,以發熱、皮疹、關節病變為特征,少數有肝大,多次血培養至高點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委煾邿嵴哂镁凭猎?,頭痛者口服阿斯匹林,驚厥、抽搐時用10%的水合氯醛灌腸。①普通型:磺胺嘧啶仍為首選藥物,5~7日為一療程。加服等量碳酸氫鈉,用藥24~48小時癥狀不好改用青霉素G或其它。②暴發型:治療盡早靜脈推注大劑量青霉素G。5~7日為一療程。除抗菌治療外,還要積極的抗休克及防止DIC。腦炎型要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和呼吸衰竭。中醫治療,熱入營分型以清營泄熱為原則;熱入營血型以氣營兩清為原則?! ☆A防本病的預防主要是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直至癥狀消失,居室通風好,消毒衣物。對帶菌者給予藥物治療。對可疑病人應予觀察或治療。可用磺胺嘧啶,同時用等量碳酸氫鈉口服,連用3~5天,或者用磺胺異惡唑,連服3~5天。流行期外出帶口罩,減少集會。廣泛進行人群預防接種,主要用于6月~15歲兒童?! ∮捎诟鞣N腦膜炎的致病微生物、臨床經過、治療方法與預后各不相同,臨床上首先要區別是否為化膿性腦膜炎和確定細菌種類。許多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化腦相似,因而不可能僅從癥狀、一般體診來診斷化腦。必須重視眼神、前囟緊張充(有些患兒因失水而前囟不飽滿,但仍較緊張),對可疑者應早作腰穿檢查腦脊液進一步確診。只有在流腦流行季節,當患兒存在典型癥狀及瘀斑,臨床診斷已經明確時,才可免除腦脊液檢查。遇有以下情況應考慮有化腦可能:①病兒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或敗血癥,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癥狀。②有頭皮、脊背中線的孔竇畸形、頭顱俐傷,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癥狀。③嬰兒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經一般治療無效。④乳幼兒實效高熱伴驚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熱驚厥解釋者。新生兒早期腦膜炎病原菌剛剛開始侵入腦膜,腦脊液變化可能不明顯,高度懷疑時應隔一、二日后重復檢查。當患兒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驚厥、血壓增高、視神經乳突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時,決定腰穿應特別慎重,為防止發生腦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減低顱內壓。半小時后選用帶有內芯的腰穿針穿刺后患兒需平臥休息2小時以上?! ∶鞔_致病菌是有效治療的合保證。通過年齡、季節等流行病學資料與臨床經過雖能對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測。進一步確診必須依靠腦脊液涂片、細菌培養、對流免疫電泳等抗原檢查法?! 〈瞬∑鸩∫话爿^急,腦脊液外觀微毛或輕度渾濁,白細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應注意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特殊表現,以助鑒別。某些病毒感染,腦脊液細胞總數可明顯增高,且以多核白細胞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腦脊液IgM、乳酸氫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鑒別?! ∑鸩《噍^緩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適前驅癥狀。也有急驟起病者,尤其是患粟性結核的嬰兒。典型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外觀毛玻璃樣,有時因蛋白含量過高而呈黃色。白細胞數200~300×106/L,偶爾超過1000×106/L,單核細胞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顯減低。蛋白增高達1~3g/L,腦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桿菌。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結核接觸史,檢查身體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結核病灶,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在痰及胃液中尋找結核菌等以協助診斷?! ∑渑R床表現,病程及腦脊液改變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起病緩慢癥狀更為隱匿,病程更長,病情可起伏加重,確診靠腦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見到厚莢膜的發亮圓形菌體,在沙氏培養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 〉话隳X膿腫起病較緩慢,有時有限局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明顯,細胞數正?;蛏栽黾?,蛋白略高。當腦膿腫向蛛網膜下腔或腦室破裂時,可引起典型化腦。頭顱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進一步確診?! ∑洳〕梯^長,經過更隱伏,一般有顱高壓征,且可有異常的局部神經體征,常缺乏感染表現。多依靠CT、核磁共振檢查鑒別?! ∠导毙愿腥炯岸舅厮鸬囊环N腦部癥狀反應,多因腦水腫所致,而非病原體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故有別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臨床特征為譫妄、抽搐、昏迷,可有腦膜刺激癥狀或腦性癱瘓。腦脊液僅壓力增高,其他改變不明顯?! ollaret氏腦膜炎少見,以良性復發為其特征,詳見肺炎球菌腦膜炎?! ?.化腦預后好壞與是否早期明確病原菌,選擇恰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密切相關。經腦脊液檢查初步確診后,應盡快由靜脈給予適當、足量的抗生素,以殺菌藥物為佳,并根據病情按計劃完成全部療程,不可減少藥物劑量與改變給藥方法。始終不能明確病原菌者,多由于診斷未明時曾不恰當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腦流行季節,年長兒童一般應先考慮系腦膜炎雙球菌所致,如有瘀點、瘀斑則更可疑??上扔们嗝顾?、氨芐青霉素、磺胺治療,再根據反應高速用藥。病原菌未確定的散發病例,尤其嬰幼兒,應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腦治療,特明確病原菌之后,再更改藥物。目前多主張用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三嗪噻肟、頭孢氨噻肟或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肟。 治療效果滿意時,體溫多于3天左右下降,癥狀減輕,腦脊液細菌消失,細胞數明顯減少,其它生化指標亦有相應好轉,此時可繼用原來藥物治療,二周后再復查腦脊液。如治療反應欠佳,需及時腰穿復查,觀察腦脊液改變,以確定所用藥物是否恰當,再酌情調整治療方案?! ¤b于化腦是一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預后與治療密切相關,故應嚴格掌握停藥指征,即在完成療程時癥狀消失、退熱一周以上,腦脊液細胞數數少于20×106/L,均為單核細胞,蛋白及糖量恢復正常(流腦停藥指征見另章節)。一般情況下,完全達到這些標準,少需8~10天,多則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 ?1)病兒年齡對抗生不經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年長兒童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較少,新生兒化腦大多數是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藥物。一般主張用一般氨其糖類藥物甙類青霉素,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而青霉素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均有效。也可選用氨芐青霉素這一廣譜抗生素代替青霉素,耐藥菌株可用按芐青霉素加頭孢氨噻肟。新生兒尤其未成熟兒一般忌用氯霉素,因其肝、腎發育尚未成熟,對氯霉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現為“灰嬰綜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2016-02-28 20: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種細菌經不同傳播途徑所致的腦脊髓膜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簡稱化腦)。是嚴重的顱內感染,常與化膿性腦炎或腦膿腫同時存在。臨床上表現為起病急驟,發熱、頭痛、嘔吐、驚厥、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為特征。本病是嬰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導致本病的病原菌種類與發病年齡有關,新生兒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嬰幼兒以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性腦炎多見;3歲以上患兒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炎多見。本病多數起病急、病情重,易于出現驚風、昏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臨床上習慣根據病原體及腦脊液改變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迄今對本病的診治雖已有很大進展,但其病死率及神經系統后遺癥仍然較多,因此在兒科臨床工作中凡見到嬰幼兒發熱伴有意識狀態改變、易激惹及外周循環不良者,均應注意除外本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