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月用藥后行為異常,是發作表現嗎?藥量合適嗎?
自從十月開始用藥之后.十一月開始.感覺上孩子在行為上有些異常.現在經常說害怕.看電視一定要大人在旁邊陪著了.說害怕有壞人妖怪.指的是動畫片里的妖怪.(以前不這樣的.看動畫片不會說害怕妖怪.完全可以自已一個人看的,性格也很外向的.)晚上睡覺關燈后,也會說我害怕.問害怕什么.害怕妖怪壞蛋.(最近一周開始不再讓看任何電視包括動畫片,想看看害怕是否會減輕.感覺上確實是要好些了).有時晚上五點后會很興奮,不停的笑.象無法控制一樣的興奮有過二三次.問為什么笑.說很開心.自從孩子得這病后.確實是自已太緊張了.什么癥狀都往有病的方向去靠.深怕有更多種類的發作出現.白天有時會有那種咧嘴吸口水的聲音.問她怎么了.說是有口水.但看看摸下也沒覺得嘴角有口水呀.也不知這些現象是發作的表現嗎?藥量一直是早八點4ML.下午四點4ML晚上九點4ML.胃口不好.會突然的惡心.做干嘔狀.不知藥量上是不是過大?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孩子十月用藥后出現行為變化,如害怕、興奮、咧嘴吸口水、惡心干嘔等,擔心是發作表現,也對藥量是否合適存疑。這可能與藥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疾病本身等有關。 1.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可能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導致行為改變和胃腸道不適。比如抗癲癇藥卡馬西平,可能引起頭暈、嗜睡等;苯妥英鈉可能導致牙齦增生、共濟失調。 2. 心理因素:孩子對疾病和動畫片中的形象產生恐懼心理,可能影響其行為和情緒。 3. 疾病本身:原發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出現異常表現。 4. 環境影響:生活環境的變化,如家庭氛圍緊張等,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 5. 發育階段:孩子處于特定的發育階段,情緒和行為可能不穩定。 綜合考慮,孩子的情況需要密切觀察。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復診,向醫生詳細描述癥狀,以便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要給孩子創造輕松、溫暖的環境,多陪伴和安撫。
2025-02-06 19: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癲癇的癥狀表現,癲癇患者常常伴有抽搐,翻白眼,抽風,運動障礙等癥狀,建議患者盡快去正規的三甲醫院進行治療。只有在正規癲癇病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才能找出病因,對癥治療,建議您去正規癲癇病醫院做一個詳細的檢查
2016-02-28 23: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癲癇本身是一種頑固積極,但是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癲癇是可以達到控制的,藥物是現在最保守的治療方法。目前目前治療癲癇最顯著的方法“微創經穴阻斷療法,迷走神經刺激療法”徹底杜絕癲癇發作,達到癲癇臨床治愈,你可以隨時咨詢我為你解答,祝你早日康復!
2016-02-28 21: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患者的發作是不是伴隨著口吐白沫等現象?如果是的話,那么和癲癇病的大發作癥狀非常的相似,建議在當地的正規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來確診是癲癇,再進行癲癇的治療。癲癇治療一定要選擇正規專業的,更多的疑問可以直接點擊咨詢醫生所在的濟南軍都醫院癲癇科。
2016-02-28 16: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武漢迪邦癲癇病研究所專家解析1、大發作:約占癲癇發作的50%,多在1歲左右或14—17歲之間。大發作可分四個時期:(1)先兆期:有頭暈、胃部不適。(2)強直期:突然意識喪失、倒地、頭后仰、肢體強直,由于隔肌痙攣,病人發出“羊羔”樣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暫停,持續數十秒不等。(3)陣攣期:全身肌肉有節律性抽動、常咬破舌頭、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續1-3分鐘。(4)恢復期:一般要數十分鐘才能清醒,病人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全身疼痛、乏力。個別病人在恢復期有狂燥、亂跑亂叫、打人毀物等情況發生。2、小發作:癡癇小發作又稱失神發作,典型的表現為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意識完全喪失,偶爾意識障礙較淺,對周圍有所了解,能聽見問話,但不能回答。意識障礙短暫而頻發為其特點。3、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癥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發病年齡在各型癲癇中較晚,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惡心、恐懼等。溫馨提示應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成人至少保證每天睡眠7~9小時,兒童至少8~16小時.參加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不能參加游泳、登山、跳水等運動,也盡量不騎自行車,防止發作時摔傷,或出現交通事故;少看電視,禁止玩電子游戲。
2016-02-28 13: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