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面肌痙攣、面肌麻痹和面癱在臉部外觀上有明顯區別,主要體現在肌肉運動、表情變化、面部對稱性、肌肉緊張度和伴隨癥狀等方面。 1.肌肉運動:面肌痙攣表現為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面肌麻痹時肌肉無力,運動困難;面癱則會出現一側面部肌肉癱瘓,無法運動。 2.表情變化:面肌痙攣的表情變化不受控制;面肌麻痹表情較僵硬;面癱會導致一側表情缺失。 3.面部對稱性:面肌痙攣可能導致面部輕微不對稱;面肌麻痹面部對稱性受影響較小;面癱則會有明顯的單側面部不對稱。 4.肌肉緊張度:面肌痙攣肌肉緊張度高,時有抽搐;面肌麻痹肌肉松弛無力;面癱肌肉無力且松弛。 5.伴隨癥狀:面肌痙攣一般無其他明顯癥狀;面肌麻痹可能伴有感覺障礙;面癱常伴有耳后疼痛等。 總之,通過仔細觀察上述臉部外觀的特點,可以對這三種情況進行初步區分,但最終確診還需結合臨床檢查和專業醫生的診斷。
2025-02-06 19: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面肌痙攣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于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于兩側.開始多起于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其臨床表現:原發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較多.病起時,多為眼輪匝肌間歇性抽搐,逐漸緩慢地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注意,嚴重者甚至可及同側的頸闊肌.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入睡后抽搐停止.兩側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見.若有,往往是一側先于另一側受累.少數病人,于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頭痛,病側耳鳴.神經系統檢查,除面部肌肉陣發性的抽搐外,無其他陽性體征發現.少數病例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側肌輕度癱瘓.本病為緩慢進展的疾患,一般均不會自然好轉,如不給予治療,部分病例于病程晚期患側面肌麻痹,抽搐停止.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不恢復或不完全恢復時,可產生面肌痙攣,是面神經麻痹的后遺癥.面癱即指面肌癱瘓,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面神經受損而引起的病癥.主要臨床表現是,面部運動功能障礙.現代中醫又稱面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引起病灶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也就是說,上下部面肌都發生癱瘓,由于眼輪匝肌麻痹,故眼瞼不能充分閉合.閉眼的同時眼球上竄,在角膜下緣露出鞏膜帶(貝爾氏征).患者閉嘴時,頰肌極為松弛,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陽性.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內眼角不尖,眼淚有時外溢.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牽引,口呈斜卵圓形.健側頸闊肌能收縮,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側頸闊肌不能收縮.說話時,發唇音不清楚.由于頰肌的麻痹,食物貯留于頰肌與牙齦之間,以致患者必須用筷子將食物掏出.乳兒發生面神經麻痹時,吸吮受限.雙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面部無表情,雙側額紋消失,雙眼不能閉嚴,貝爾氏征陽性.雙側鼻唇溝變淺,口唇不能閉嚴,口角漏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略含混不清.
2016-03-01 00: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面肌痙攣肌肉緊繃,面肌麻痹肌肉松弛,面癱肌肉松弛并且沒有感覺
2016-02-29 09: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