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歲腦血栓患者出院后頭暈失眠等如何治療
我父親65歲,患腦血栓(有血管性癡呆)2個月,當時血壓高,住院治療10天后有所好轉,出院服用金納多,落普思,阿司匹林,腦復康,VB,約1個月血壓降低,經常為120/60,后停用落普思,阿司匹林,現血壓仍為120/60,最近常失眠、頭暈,惡心,嚴重時心理似乎明白,知道抓住東西,防止摔倒,請問專家,應怎樣治療,是否應改變還是加服其他藥?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65 歲腦血栓患者出院后出現頭暈、失眠、惡心等癥狀,可能與血壓波動、腦供血不足、藥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睡眠習慣改變等有關。 1. 血壓波動:雖然目前血壓為 120/60mmHg,但仍需密切監測。血壓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導致頭暈等不適。可通過多次測量,了解血壓變化規律。 2. 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可能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導致腦供血不足。可考慮使用改善腦循環的藥物,如尼莫地平、長春西汀、倍他司汀等。 3.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需評估正在服用的藥物,必要時調整用藥。 4. 心理因素:患病后可能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影響睡眠和身體感受。可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使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 5. 睡眠習慣改變:生病后生活規律變化,可能影響睡眠質量。應保持規律作息,創造良好睡眠環境。 總之,對于腦血栓患者出院后的這些癥狀,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評估和治療,調整藥物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2025-02-07 18: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風病作為心腦血管病類的一大病癥,其高死亡、高致殘率(雙高)讓人聞風變色,在醫學界也是眾醫家之棘手之案,臨床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中風病患者的康復期為2-6個月,半年不愈者幾乎100%要留下后遺癥。因此該病治療之時機至關重要。本人通過大量臨床總結了一套新的治療方案。分為三個階段:1. 初起—3個月為最佳治療期,治療此期患者見效迅速,療效穩定,一般在2-3周即可自行散步,生活自理;2. 3—6個月為一般治療期,治療此期患者見效較慢,但多數能有較好的滿意度;3. 6個月以上為治療遲緩期,亦即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雖然較尋常療法好些,但其康復速度較緩慢,往往會留下后遺癥。綜上所述,中風病的康復理所當然的首選針灸。
2016-02-29 10: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可以服藥安理申觀察
2016-02-29 04: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