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骨折康復后踝骨疼痛,原因及治療?
3個月前,我母親摔倒致髕骨骨折,吃藥、休息2個月后(其間未進行功能性鍛煉)。下地行走后,一個月來,患腿踝骨一直劇烈疼痛,伴有浮腫,呈紫紅色,且活動時間較長時加劇,休息一會后又有所減輕。因摔傷時及其后2個月未發現踝骨骨折癥狀,醫生說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不活動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暢,或是創傷性關節炎,主要依靠多活動來治療。請問,這是一種什么病?該怎么進一步檢查,怎么治療?能徹底恢復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江豐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血管外科
-
髕骨骨折康復后踝骨出現疼痛、浮腫、紫紅色且活動加劇休息減輕,可能是靜脈回流不暢、創傷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下肢血管病變、心腎功能異常等原因所致。 1. 靜脈回流不暢:長時間不活動易導致靜脈瓣功能減退,血液淤積。可通過抬高患肢、穿彈力襪、適度運動改善。 2. 創傷性關節炎:受傷時關節面受損,活動時產生炎癥和疼痛。治療包括休息、熱敷、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 3. 軟組織損傷:摔倒可能造成踝部軟組織損傷未被發現。需減少活動,局部理療,外用云南白藥氣霧劑。 4. 下肢血管病變:如靜脈曲張、血栓等,影響血液回流。需進行血管超聲檢查,確診后可能使用抗凝藥如華法林。 5. 心腎功能異常:心功能不全或腎功能障礙可致下肢水腫疼痛。需檢查心腎功能,針對性治療,如使用利尿劑呋塞米。 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可逐漸恢復。
2025-02-07 16: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髕骨骨折? 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髕骨通過杠桿作用能使股四頭肌力量提高約30%,尤其在伸直膝關節的最后10°-15°時,髕骨的作用更顯重要。髕骨骨折后如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甚至造成終生殘疾。由于髕骨切除后可導致永久性的膝關節功能受限。伸膝力量減弱,并可引起股四頭肌萎縮。因此髕骨骨折后應盡量保存髕骨的完整,不主張進行髕骨切除。髕骨與股骨內外髁的前方形成髕股關節,髕骨骨折后應盡量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以減少創傷性髕股關節炎的發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