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顳區蛛網膜囊腫現是否需用藥及用何藥
CT報告:左顳區見不規則形腦脊液樣低密度邊緣較清局部骨質未見明確改變腦室系統無擴張中線結構無移位.診斷:左顳區蛛網膜囊腫醫生說沒什么問題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頭突然感到疼痛再到醫院檢查.不用吃藥我想問的是:現在可以用藥嗎應該用哪種藥PPid=box7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5年前診斷左顳區有陰影女P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左顳區蛛網膜囊腫是一種良性的顱內病變。對于是否用藥及用何種藥,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包括囊腫大小、癥狀表現、患者身體狀況等。一般來說,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時可先觀察,但若癥狀明顯,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其他干預措施。 1. 囊腫大小:若囊腫較小,未對周圍組織產生明顯壓迫,通常無需用藥。 2. 癥狀表現:若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癲癇等癥狀,可能需要使用藥物。如頭痛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緩解疼痛;癲癇發作時,可能會用到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抗癲癇藥物。 3. 身體狀況:患者若存在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治療時需考慮這些因素對用藥的影響。 4. 囊腫進展:定期復查中,若囊腫逐漸增大,可能需要使用脫水劑,如甘露醇,以減輕顱內壓。 5. 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和耐受性不同,用藥需個體化。 總之,左顳區蛛網膜囊腫的治療需綜合評估,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025-02-07 19: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顱內蛛網膜囊腫良性腦囊腫的一種.有蛛網膜樣囊壁及腦脊液樣的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關系密切但不侵入腦內.多為單發少數多發常位于腦裂及腦池部.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改變.本癥多見于兒童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三型.分述于后:BR(一)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①Starkman等(1958)認為本癥發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4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蔣大介(1963)發現囊壁表面部份亦由兩層蛛網膜組成即囊腫全部位于蛛網膜下腔之中.②許多人認為在胚胎發育時由于脈絡叢的搏動對腦脊液起泵作用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perimedullarymesh)分開形成蛛網膜下腔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均證實本癥發生基本原因為腦發育不全所致(Robinson1958).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BR的原因目前亦無統一意見可能是: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顱底動脈搏動使囊腫逐漸增大.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內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Galassi等1980).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LaCour等1978).BR蛛網膜囊腫常見于外側裂大腦縱裂大腦表面或底部小腦等處亦可見于鞍區視神經4疊體區斜坡橋小腦角等處.幼兒患者常有顳部顱骨隆起顳鱗部骨質菲薄及慢性顱內壓增高但多不引起注意大多直到成年方產生癥狀.癥狀與囊腫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小囊腫可無任何癥狀偶在尸檢中發現.按本癥常見部位分述如下:BR1.外側裂蛛網膜囊腫最為常見.外側裂BR擴大有時可伴有顳葉前部及額下回缺如.常見于男性20歲以下青年常有頭痛癲癇發作(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精神運動性發作)顳部骨質隆起少數有同側突眼晚期可有視乳頭水腫及對側輕偏癱等癥狀.BR2.大腦突面蛛網膜囊腫見于嬰兒或成人.嬰兒常頭顱進行性增大兩側不對稱透光試驗可見囊腫邊界有時有癲癇發作.成人常有頭痛癲癇進行性對側輕偏癱視乳頭水腫.BR3.大腦縱裂蛛網膜囊腫常無臨床癥狀約半數伴有胼胝體發育不良.BR4.鞍區蛛網膜囊腫位于鞍上或鞍內.鞍上者少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囊腫與視交叉BR池之間可相通或不通.囊腫小者可無癥狀大者可破壞蝶鞍壓迫垂體視神經交叉及室間孔產生視覺障礙垂體功能低下阻塞性腦積水等.鞍內囊腫多無癥狀亦可通過擴大的鞍膈孔向鞍上發展類似空蝶鞍綜合征.BR5.視神經蛛網膜囊腫可有眶內段及顱內段兩型.前者位于眼球后方有同側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視睫狀神經靜脈怒張等癥狀.顱內段型可壓迫視神經交叉產生視力障礙視野缺損等(Holt1966).BR6.4疊體區蛛網膜囊腫囊腫與4疊體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壓迫導水管產生陽塞性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征約1/4有Parinaud綜合征表現.BR7.橋小腦角蛛網膜囊腫早期有神經性耳聾角膜反射減退晚期有小腦征及顱內壓增高癥狀.個別可有周圍性面癱三叉神經痛(Bengochea等1955Sumner等1975).BR8.小腦蛛網膜囊腫可位于小腦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臨床常有顱內壓增高癥狀部份病例有小腦征.BR診斷:本癥除依據臨床表現外可進行以下檢查:①頭顱X線攝片:囊腫長期壓迫可產生顱骨局部改變.如外側裂型有蝶骨小翼上抬變薄大翼及顳鱗部向外隆起中顱凹受壓蝶鞍破壞吸收等.腦突面型有顱頂部兩側不對稱擴大局部骨質菲薄骨縫分離.橋小腦角型示巖骨內聽道區有圓形邊緣光滑的骨質吸收.碘油橋池造影可顯示囊腫影.其他各型的顱骨改變較少.②腦血管造影:外側裂型示顳前及外側裂處有無血管性占位改變.大腦突面型有局部無血管區與硬膜下血腫難以鑒別.縱裂型可見A2段包繞無血管區并有鄰近血管分開移位.鞍上型示虹吸部張開A1上抬等改變.自應用CT掃描檢查后已較少應用腦血管造影檢查.③CT掃描:示局部有低密度區(CT值近似腦脊液密度)邊界清楚.注造影劑后無囊壁增強.BR本癥應與腦穿通畸形及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鑒別.前者為腦組織缺失腦脊液充填空腔故腔與腦室或蛛網膜下腔自由交通CT掃描可以鑒別.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在CT掃描時與本癥相同均示低密度區但其邊緣較模糊外側壁與顱骨內板間常有一段距離且形狀不規則.其他尚應與慢性硬膜下血腫或水瘤鑒別.BR本癥雖有顳骨隆起但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有癥狀者應手術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開內壁使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伴有腦積水者經以上手術未能解除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術后囊腫復發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手術時如發現囊內有異位脈絡叢者應予電凝切除.BR(2)感染后蛛網膜囊腫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性.多見于兒童.常見于視交叉池基底池小腦延髓池環池等處.因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臨床可表現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癥狀.視交叉池部囊腫可產生視覺障礙其他部位者亦可產生局限性癥狀.兒童常有頭顱增大.BR診斷依據有腦膜炎史及顱內壓增高征.應用CT掃描可確診.但有時與先天性蛛網膜囊腫較難鑒別.多發性囊腫不宜手術但可切除產生臨床癥狀的主要囊腫.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者可作腦脊液分流手術.BR(三)損傷后蛛網膜囊腫又稱軟腦膜囊腫.其發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伴硬腦膜撕裂缺損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障礙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稱為生長性骨折.囊腫可突于頭皮下同時亦可壓迫下方的腦皮層.囊內充滿清亮液體周圍有疤痕組織.如外傷時軟腦膜破損則腦組織亦可疝入骨折處并有同側腦室擴大甚至形成腦穿通畸形.BR本癥多見于嬰幼兒.常見者為頂骨線形骨折傷時頭皮可無破裂頭皮下局部隆起經2~3年后骨折線處裂縫擴大.骨緣向外翹起如魚唇狀囊腫壓迫腦組織可產生癲癇輕偏癱等神經癥狀.BR頭顱X線攝片可見局部軟組織隆起影骨質缺損區邊緣不規則呈波紋狀內板較外板骨質吸收明顯.CT掃描可明確囊腫范圍呈低密度影有時可見同側腦室擴大或腦穿通畸形.BR本癥治療是切除囊腫修補硬腦膜缺損及修補顱骨缺損.BRBR
2016-03-01 11: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顱內蛛網膜囊腫良性腦囊腫的一種.有蛛網膜樣囊壁及腦脊液樣的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關系密切但不侵入腦內.多為單發少數多發常位于腦裂及腦池部.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改變.本癥多見于兒童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三型.分述于后:(一)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①Starkman等(1958)認為本癥發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4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蔣大介(1963)發現囊壁表面部份亦由兩層蛛網膜組成即囊腫全部位于蛛網膜下腔之中.②許多人認為在胚胎發育時由于脈絡叢的搏動對腦脊液起泵作用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perimedullarymesh)分開形成蛛網膜下腔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均證實本癥發生基本原因為腦發育不全所致(Robinson1958).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的原因目前亦無統一意見可能是: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顱底動脈搏動使囊腫逐漸增大.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內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Galassi等1980).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LaCour等1978).蛛網膜囊腫常見于外側裂大腦縱裂大腦表面或底部小腦等處亦可見于鞍區視神經4疊體區斜坡橋小腦角等處.幼兒患者常有顳部顱骨隆起顳鱗部骨質菲薄及慢性顱內壓增高但多不引起注意大多直到成年方產生癥狀.癥狀與囊腫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小囊腫可無任何癥狀偶在尸檢中發現.按本癥常見部位分述如下:1.外側裂蛛網膜囊腫最為常見.外側裂擴大有時可伴有顳葉前部及額下回缺如.常見于男性20歲以下青年常有頭痛癲癇發作(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精神運動性發作)顳部骨質隆起少數有同側突眼晚期可有視乳頭水腫及對側輕偏癱等癥狀.2.大腦突面蛛網膜囊腫見于嬰兒或成人.嬰兒常頭顱進行性增大兩側不對稱透光試驗可見囊腫邊界有時有癲癇發作.成人常有頭痛癲癇進行性對側輕偏癱視乳頭水腫.3.大腦縱裂蛛網膜囊腫常無臨床癥狀約半數伴有胼胝體發育不良.4.鞍區蛛網膜囊腫位于鞍上或鞍內.鞍上者少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囊腫與視交叉池之間可相通或不通.囊腫小者可無癥狀大者可破壞蝶鞍壓迫垂體視神經交叉及室間孔產生視覺障礙垂體功能低下阻塞性腦積水等.鞍內囊腫多無癥狀亦可通過擴大的鞍膈孔向鞍上發展類似空蝶鞍綜合征.5.視神經蛛網膜囊腫可有眶內段及顱內段兩型.前者位于眼球后方有同側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視睫狀神經靜脈怒張等癥狀.顱內段型可壓迫視神經交叉產生視力障礙視野缺損等(Holt1966).6.4疊體區蛛網膜囊腫囊腫與4疊體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壓迫導水管產生陽塞性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征約1/4有Parinaud綜合征表現.7.橋小腦角蛛網膜囊腫早期有神經性耳聾角膜反射減退晚期有小腦征及顱內壓增高癥狀.個別可有周圍性面癱三叉神經痛(Bengochea等1955Sumner等1975).8.小腦蛛網膜囊腫可位于小腦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臨床常有顱內壓增高癥狀部份病例有小腦征.診斷:本癥除依據臨床表現外可進行以下檢查:①頭顱X線攝片:囊腫長期壓迫可產生顱骨局部改變.如外側裂型有蝶骨小翼上抬變薄大翼及顳鱗部向外隆起中顱凹受壓蝶鞍破壞吸收等.腦突面型有顱頂部兩側不對稱擴大局部骨質菲薄骨縫分離.橋小腦角型示巖骨內聽道區有圓形邊緣光滑的骨質吸收.碘油橋池造影可顯示囊腫影.其他各型的顱骨改變較少.②腦血管造影:外側裂型示顳前及外側裂處有無血管性占位改變.大腦突面型有局部無血管區與硬膜下血腫難以鑒別.縱裂型可見A2段包繞無血管區并有鄰近血管分開移位.鞍上型示虹吸部張開A1上抬等改變.自應用CT掃描檢查后已較少應用腦血管造影檢查.③CT掃描:示局部有低密度區(CT值近似腦脊液密度)邊界清楚.注造影劑后無囊壁增強.本癥應與腦穿通畸形及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鑒別.前者為腦組織缺失腦脊液充填空腔故腔與腦室或蛛網膜下腔自由交通CT掃描可以鑒別.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在CT掃描時與本癥相同均示低密度區但其邊緣較模糊外側壁與顱骨內板間常有一段距離且形狀不規則.其他尚應與慢性硬膜下血腫或水瘤鑒別.本癥雖有顳骨隆起但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有癥狀者應手術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開內壁使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伴有腦積水者經以上手術未能
2016-03-01 09: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