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腳冰涼夏天五心煩熱伴失眠尿頻咋用藥和忌口?
醫生:你好!想問下,冬天手腳冰涼,夏天五心煩熱,還伴有失眠和尿頻,吃什么中成藥好?有這些癥狀的人,忌吃哪些食物?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冬天手腳冰涼,夏天五心煩熱,伴有失眠和尿頻,可能是陰陽失調、氣血不足、心腎不交等原因所致。調理時可從飲食、作息、運動、用藥等方面著手。 1. 陰陽失調:人體陰陽失衡會出現這些癥狀。可通過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來改善。 2. 氣血不足:氣血虛弱影響血液循環和臟腑功能。日常多吃些紅棗、桂圓等補氣血的食物。 3. 心腎不交:心腎之間的協調失常。適當進行瑜伽、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調節身心。 4. 用藥選擇: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金匱腎氣丸、知柏地黃丸、歸脾丸等中成藥。 5. 飲食忌口:忌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魚片;忌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忌油膩食物,如油炸食品;忌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 出現這些癥狀應引起重視,必要時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和治療。
2025-02-07 14: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五心煩熱失眠中醫認為屬于陰虛火旺,中成藥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和天王補心丹.如果辨證施治:心煩,失眠,入睡困難,同時兼有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病機:心陰不足,陰虛內熱,心神為熱所擾,所以心煩,失眠,手足心發熱;陰虛津液不能內守,所以盜汗;心陰不足,則虛火上炎,所以口渴,咽干,口舌糜爛;舌質紅,脈象細數,為陰虛火旺之征,舌尖紅為心火內熾之象.在臨癥之時,要對其癥狀出現的病機作全面分析.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等癥,是由于腎陰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虛熱擾神所致.腎精虧耗,髓海空虛,故還常伴有頭暈耳鳴,健忘等癥.而其他癥狀則為陰虛火旺之共癥.治法:滋陰降火,清心安神.選方:黃連阿膠湯.用藥:黃連6g,黃芩,白芍,阿膠各10g,雞子黃1個.方解:方中黃連,黃芩降火;白芍,阿膠,雞子黃滋陰,而共達清心安神之功.加減:若陰虛明顯,而心火不甚旺者,可用天王補心丹(人參,遠志,桔梗,玄參,丹參,當歸,麥冬,天冬,茯苓,柏子仁,五味子,生地黃,茯神,酸棗仁);如果以陰虛為主,則以六味地黃湯(山藥,萸肉,熟地,茯苓,丹皮,澤瀉)加夜交藤,酸棗仁,茯神,合歡皮等.或覺上方藥力不足者,可合用朱砂安神丸(黃連,地黃,甘草,當歸,朱砂).還可以用一些食療:棗仁地黃粥:酸棗仁20g,生地黃15g,粳米100g.煮粥食用,有滋陰安神之功.桂圓紅棗粥:桂圓肉15g,紅棗5~10枚,粳米100g.煮粥食用,有養血安神之功.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g,蜂蜜適量,粳米50~100g.煮粥食用,有潤腸通便,養心安神之功.其余的就是心理調節了.祝你早日康復!
2016-03-01 18: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建議采用中藥結合針灸配合心理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中藥可以起到調理情緒,醒腦開竅、疏肝滌痰、調理氣血,調整機體的臟腑功能及平衡陰陽的作用。無藥物依賴性
2016-03-01 14: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像您說的藥物長期服用毒副作用很大,治療建議采用中醫特色療法,純中藥湯劑(醒腦安神疏肝解郁祛痰開竅)針灸(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結合現代心理疏導綜合治療標本兼治,日常注意1、按時睡覺、起床。2、晚飯后不要喝咖啡、茶以及含酒精的飲料,不要吸煙。3、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里避免強光、噪音,溫度適宜,不放鬧鐘。4、入睡前不閱讀帶刺激性的書報雜志,也不要在睡覺前想今天的煩惱與明天的工作。5、失眠者避免在白天小睡。6、不要勉強睡覺,可聽音樂助眠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2016-03-01 14:0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本證體肝經火旺,現在勞心氣郁化火,肝失調達,火性上炎擾動心神,神不得安則不寐.火為陽邪火熱內熾,陽不入陰,則寢不入睡,待子,亥時辰,為晝夜陰氣之最,陽始入陰而神安,雖已入寐,心肝火盛,擾神明而失眠.故夢中易醒.肝體陰用陽,主藏血,喜調達,熱盛易傷陰血故手足發熱.又有下焦濕熱故陰囊潮濕,腳底易出汗,濕濕的治療原則}疏泄肝火,佐以安神.{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方中龍膽草,黃芩,山梔子瀉肝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肝經濕熱,柴胡舒暢肝膽之氣,并作引經藥,當歸,生地養血滋陰以和甘,與清熱藥配伍是寓瀉中有補,疏中有養,即防瀉藥苦燥傷陰,又防肝火盛勺陰液,旨在邪去而不傷正,甘草和中緩急.方中可加磁石,龍骨,龍齒,珍珠母,滋陰潛陽,重鎮安神,隨證選用.注意休息,減輕焦慮.根據情況也可以適當加點疏肝藥品如香附,郁金,陳皮,枳殼等藥物,隨證加減
2016-03-01 10: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